首页 > 专题库 > 2025年专题 > 2024年度北京市十大政府法治典型事例 > 事例

打造一流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本站发表时间:[2025-01-26] 来源:法治北京微信公众号 作者:
  服务“两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北京正在积极打造一流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北京法院持续深化涉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2021年12月在北京四中院涉外商事审判职能的基础上,挂牌成立北京国际商事法庭,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务。这是全国在地方设立的第二家国际商事法庭,更是北京服务“两区”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掷。
金砖国家法官研修班一行在北京四中院考察涉外案件互联网调解工作。
  北京国际商事法庭成立以来,着力提高涉外商事纠纷解决能力,在跨境案件管理、域外法查明、国际商事调解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至今已审结各类涉外商事案件1900余件,平等保护了近90个国家和地区、4000余家中外主体的合法权益,解决争议金额近300亿元。与此同时,由北京四中院探索建立的具有全球视野和北京特色的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也在努力为中外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涉外司法服务,共同打造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的“北京样板”。
北京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当事人。
  入选理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加快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内外兼修”,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创新,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北京市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体制机制,引入更多国际仲裁机构组织入驻,努力打造国际仲裁机构组织集聚区。为打造一流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北京市司法局制定了《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业务机构登记管理办法》,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公信力强的仲裁机构来京发展,设立业务机构,开展涉外仲裁业务。这既是市政府服务北京“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步。同时,北京建立健全仲裁友好型体制机制,强化司法支持保障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在政府和法院的合力下,共同建设高标准的国际商事法庭和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展现了北京市新时代执法和司法高效协同的生动实践。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