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主动适应社区治理发展新常态,以满足居民需求和解决社区治理难题为目标,以参与式协商为主要办法,引导社区居民有序有效参与社区建设,龙潭街道现以左安浦园为试点,探索形成适合地区实际的“公益认领”模式,有效破解了综治等工作中存在的难题,提升了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一、主要经验做法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公益认领”组织保障
由龙潭街道综治办、社区办、左安浦园社区居委会组成7人项目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其中设置总负责人2名,由综治办、社区办主任担任,负责把握项目全局;策划督导专员2名,负责项目的策划、跟进;综合事务1名,负责项目宣传、外联、筹备道具等相关事宜;财务专员1名,主要负责项目财务相关事宜。
规范工作流程 夯实“公益认领”工作基础
采取“征、公、认”三个环节推进,“征”: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居民组长会、驻街单位座谈会等形式,让社区不同利益代表者表达各自的需求并分享自己的社区资源。同时,在平时日常工作中,广泛收集、听取居民提出的“金点子”,策划督导专员对收集到的社区需求进行分类汇总,转化为项目方向,为认领做准备;“公”:面向社区进行项目整体需求公示,联系社区骨干、居民自组织负责人召开项目发布会,提出项目方向和执行要求;“认”:项目管理小组与参与认领的社区单位、居民组织或个人,签订意向书。项目认领完毕后,在社区宣传栏进行公示。
细化项目更进 确保“公益认领”工作实效
按照“培训、答疑、督导、执行”四步循环走,“培训”:从思想认识层面培养团队成员和居民骨干的社区服务意识和公共精神,与社会组织或高校合作,邀请专业人士为社区骨干、团队进行项目培训,包括项目书的撰写和策划、实施方案优化指导以及具体执行指导、沟通技巧等专题培训;“答疑”:基于培训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解答相关疑惑和问题,给大家以具体支持和鼓励;“督导”:督导专员对项目执行进行服务意识、服务方式的跟进和督导,并评估项目进度以及监督是否达到各阶段目标;“执行”:协助团队解决活动场地、资料收集及社区宣传等问题。
做好总结汇报 形成“公益认领”长效机制
项目结束后,策划督导人员对参与活动的居民进行满意度调查或电话回访,同时公益认领的团队和个人撰写认领活动或项目的总结材料。同时,召开项目总结会,邀请外聘专家进行项目评估并就项目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二、取得的工作成效和启示
龙潭街道左安浦园社区自2006年推进“公益认领”以来,每年开展长项活动36项,“公益认领”解决三成以上,居民个体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8000人次,丰富了社区服务内容,形成了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建设各格局,全面提升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丰富社区资源
“社区是个宝,资源少不了”,如为更充分发动地区群防群治力量,左安浦园治安巡逻队动员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值守,并发掘出社区一名有20年值守经验获得过市级荣誉的治安志愿者参与项目实施和专业支持,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守望岗值守。
搭建群众参与自治的新平台
“公益认领”工作在街道领导下,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社区居民、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参与进来,形成共同协商、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的新格局。注重发挥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作用,提升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能力,激发了基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