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公益诉讼检察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案件听证会。会前由市区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组成的听证员深入田间调研,走访了一处高标准农田。该处农田占地110亩,曾在“23·7”特大暴雨灾害中遭遇水毁,田间碎石林立、污泥淤积,撂荒已久;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介入后,经过相关单位共同努力,该处农田已恢复种植条件,目前田间玉米苗破土而出,生机盎然。
听证员现场查看高标准农田种植情况
修复前
修复后
调查走访结束后,听证员、相关单位人员到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进行检察听证,对相关单位履职情况进行评估
目前,240余亩受灾的撂荒地及其他2处撂荒地已恢复耕种,已完成2050米灌溉管道和200个配套管件的安装工作,修复4处机井房,清除2处垃圾,清理90余棵核桃树。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现场调查、巡查检查共60余人次,在检察机关移送的点位外,还发现违法占用耕地基本农田行为15起,完成全区1000余亩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验收工作。相关单位进一步落实田长制方案要求,并细化相关问题处理路径,加大“田有数”APP的使用培训,强化数据共享、完善行刑衔接。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对已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实施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建设、完善农田配套生产设施、进行土壤改良增加肥力、提高抗灾能力,实现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部署,按照关于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把耕地保护作为公益诉讼办案重点,实地走访全区7个镇11个村,共计6000亩高标准农田,发现部分高标准农田存在非农化、非粮化情况,影响粮食安全。为此,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发展。
下一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将进一步强化履职尽责的政治担当、法治担当和检察担当,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扛稳守牢耕地红线政治责任,助力耕地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