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安 > 基层治理

这个驿站,很消火……

本站发表时间:[2025-07-31] 来源:平安北京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东城公安分局的“祈和驿站”正式启用了。
  这是个能“解心结、化疙瘩、消火气”的地方。
  一杯热茶,一张圆桌,一句“您先坐坐”,不少看似闹得不可开交的矛盾,就这么有了个缓一缓、说一说的机会。
  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咱老百姓的烦心事,真的值得有人认真听、耐心劝。
  “不是非得争出个对错,关键是心里得顺。”
  “咱不光是要把事儿解开,还得把人和好。”
  有理、有情、有温度,这就是“祈和驿站”想办的事。
  基层的事,都是“鸡毛蒜皮”里的大事。
  东城公安搭起这个院子,就是为了让那些藏在胡同占道、楼道噪音、邻里纠纷里的火气,有地方“放放风”,让理性回归、让情绪降温、让关系修复。
  有了这个“启用”,就让咱老百姓多了一个说事的地儿,也多了一份彼此理解的可能。
  愿这个院子,越来越温暖;愿东城百姓,越过越和气。
  7月24日,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祈和驿站”正式揭牌启用。
  这不仅是基层警务机制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突破,更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的生动体现。
  “用一杯热茶,迎来一次心平气和的对话”
  “我真不是不讲理,可天天半夜被闹铃吵醒,谁都忍不了!”
  “她先用震楼器报复的,我哪还能睡安生?”
  这场因“闹铃”和“震楼器”而引发的邻里纠纷,曾让东城区广渠门北里的居民陷入情绪对峙的困局。
  直到社区民警上门,听清每一方的委屈、理顺每一段矛盾、厘清每一条法律红线,最终双方愿意坐下来,话一摊开,心也就不再堵着。矛盾解了,邻里和了。
  类似的“心结”,在东城公安的工作中屡见不鲜。
  在天坛派出所,一名老人因乘车琐事起纠纷,民警通过走访查找、耐心调解促成赔偿与和解,老人事后专程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东华门派出所的民警则为一对因“流浪猫窝”争执不休的邻居“搬家”清理、回访跟进,换来了邻里间的理解与尊重。
  而“祈和驿站”的诞生,正是源于对这些“琐碎却关键”的细节的洞察。
  “祈和驿站”的院落雅致宁静,几处绿植错落有致,屋内布置温馨柔和,调解桌一隅茶香袅袅。
  没有高声厉语,只有平和交流。
  将群众请进院中,让情绪先“凉一凉”,再释法说理,原本激烈的对抗情绪也慢慢沉了下来。
  “调解的场所变了,调解的氛围就变了。”负责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民警袁菁说。
  “解事结”,更“化心结”
  “我们不是只解决一件事,而是解决背后的情绪与信任。”这是“祈和驿站”的价值所在。
  去年以来,东城公安创新推出“四个好”执法标准、“四三三”工作法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步曲”等系列机制做法,探索建立起“祈和驿站”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与传统调解室相比,“祈和驿站”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升级,更是基层治理理念的创新,它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前移,做到诉求“最多跑一地”,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通过“常驻制+轮驻制+随驻制”的灵活机制,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依托公检法司等多元主体的合力参与,“祈和驿站”从“一件事”的个案化解,到“一类事”的规律总结,再到“整体机制”的优化提升。
  “祈和驿站”正在逐步构建具有首都核心区特色的基层矛盾纠纷治理模式。
  “依法治纠”,更“筑心防”
  “不是简单地解决一桩纠纷,而是用法律化解情绪、重建信任。”这是东城公安推进矛盾纠纷法治化的核心理念。
  东城公安坚持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全面纳入法治轨道,通过明确职责边界、规范流转流程,推动各类矛盾依法依规解决,做到件件有章可循、事事有人负责,让群众在制度中看到公正、在法治中感到安心。
  与此同时,东城公安强化普法宣传和法治引导,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靠法”的思维习惯。
  矛盾纠纷化解也加快走上法治化轨道,从受理到办理再到监督问责,环环相扣,法理并行,真正把问题解决在制度内、化解在萌芽中。
  一条法治路径,既疏导矛盾,也温润人心,东城公安正以法治之力筑牢基层治理的“心防线”。
  构建更有温度的基层治理
  “群众之间的矛盾,常常不是非黑即白的对错,而是积攒了很久的误会和情绪。”东城公安分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张克挥感触颇深。
  他说,真正的化解,是把问题从案卷里请出来,放进一杯茶、一次耐心交谈中,让百姓看到诚意,感到信任,愿意打开心门。
  东城公安将“矛盾化解前置”作为重点方向,从源头预防、过程介入、结果评估多环节联动发力。
  逐步构建起“主动发现+多元调解+分类化解”的闭环体系,通过机制建设、法治引导与情感关怀“三位一体”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而“祈和驿站”更承载着共建共治共享的重任,是群众心中的“暖心驿站”和矛盾纠纷的“减压阀”。
  通过“祈和驿站”建设,东城公安不断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和合之道,润物无声
  “祈和”,是对平安的祈愿,也是对共治的践行;“驿站”,是服务的前哨,也是群众信任的依靠。
  一座“祈和驿站”,解的是事,暖的是心,稳的是人心,护的是大局。
  说白了,不就是多了个地方聊聊事儿吗?可这个地方一设,东城公安就往基层治理的“网眼”里,织密了一针,有情有理,也有劲儿。
  矛盾这东西,越拖越僵;可要是有人拉你一把、劝你一句,说不定事就顺了,心也就软了。
  和气能解千层结,真心能抵万重山。
  东城公安搭这处小院子,就是想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操心事,把法理讲到位、把情理落到点上,让老百姓遇事知道去哪说、愿意坐下来谈、信得过民警来帮。
  这是一份藏在细节里的诚意,更是把服务做到心坎上的实在。
  这个驿站不大,但说得出“理儿”,听得见“心声”,也看得见东城公安沉甸甸的责任和暖乎乎的情义。
  愿这方小院,撑得起群众的信任,也托得住东城的安宁。
  素材来源:东城公安分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