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平安 > 社会安全

北京市通州区整合资源 多元共治 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本站发表时间:[2025-04-08] 来源:平安通州 作者:
  北京市通州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多元共治方式,变“九龙治水”为“九牛爬坡”,推动保障力量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力求基于现有人财物资源配置,“向管理要质效”,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效能。
  加强政法保障,凝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
  通州区马驹桥镇某餐饮公司员工意外身亡纠纷中,家属同餐饮公司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马驹桥镇综治中心介入化解,经研判,综治中心组织派出所、司法所、劳动监察等部门形成化解方案,工作小组采取“法理情三步走”进行调解,在多方努力下,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综治中心协调马驹桥法庭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仅用半天时间达成和解。
  通州区新华街道某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纠纷中,因涉及金额大、历时时间长、矛盾突出,街道向综治中心提出申请,调动专业法治力量参与调解工作。综治中心召集相关部门、物业公司与地产公司召开调解会。检察官认真倾听业主诉求,了解业主的遭遇与困境。综治中心协调物业公司和地产公司划分责任归属,对业主进行安抚与开解,从心理层面加以疏导,在法律法规方面答疑解惑。当事人在感情层面获得理解与支持后,抵触情绪逐渐舒缓。在检察官的劝导下、在街道职能部门的协调与监督下,物业公司承诺会同相关单位积极排查、跟进、解决业主反映的问题。长达两年的冲突摩擦经过一下午的调解得到解决。
  服务发展大局,助力基层治理跑出副中心“加速度”
  通州区张家湾镇加强综治中心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政法力量作用,服务保障地区重点工作开展,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综治中心通过派特邀调解员驻场办公、法官团队、检察官团队对接指导的方式,为辖区群众、企业单位等提供普法宣传、纠纷调解、司法确认、诉讼指导、立案查询等一站式服务,让人民群众不出辖区就能化解纠纷。张家湾法庭派驻10名调解员在镇综治中心驻场办公,一个审判团队对接指导,通过司法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接诉即办等重点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张家湾镇重点项目建设中,综治中心通过组织法官、检察官巡回调解,成功化解多起纠纷。
  深化“访调对接”,高效化解复杂矛盾纠纷
  某信访人要求政府协助讨要赔偿事项中,区信访办向区综治中心提出申请,调动法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及相关行政部门资源,组建区级调解专班。启用“访调对接”机制,区信访办、区司法局、区应急局、永顺镇政府、永顺派出所多方联动,全力保障调解工作顺利进行。律师从法律层面释理说法,人民调解员、信访办工作人员从政策、情、理方面讲解疏导,阐明事实、摆清道理,通过七轮专业调解,最终双方在赔偿事宜上达成一致并进行司法确认,使这起纠纷得以妥善高效解决。
  充分发动群众,培养“家门口”的解纷队伍
  通州区玉桥街道探索“综治中心+群防群治”模式,以专带群、以群补专,发展壮大基层解纷队伍。在各社区挑选46名社区志愿者,开启“百姓解纷能手”培养计划。依托街道综治中心“焦洁律师工作室”、司法所等法治专业力量,每月开展“法律大讲堂”等活动,加强法律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2025年以来,志愿者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余件,人民调解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下一步,通州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整体统筹,全面整合政法力量、行政部门资源、群防群治队伍,进一步做强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综治中心,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