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门头沟法院:四“ping”党支部工作法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本站发表时间:[2024-12-26] 来源:北京政法微信公众号 作者:
  推介人:马钢锤

  马钢锤,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王平村人民法庭庭长、党支部书记。王平村人民法庭以党建为引领,打造“ping事小亭”党建品牌,创新“四ping”工作法,以党建带队建促业务,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将服务重心下移、审判资源下沉,发挥法治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的作用。
  今天,马钢锤作为品牌推动者、践行者,向读者推介四“ping”党支部工作法。
  推介机制:四“ping”党支部工作法
  “凭”心而为,以初心守护乡村平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王平村人民法庭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让党员在以司法之力服务乡村振兴中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内生动力。
  十年前,王平镇辖区的某村进行险村改造,20户村民的建房工程被承包给了包工头齐某,齐某又将活包给王某具体施工,两人与村民草草地签了许多协议,各方之间建房款的支取也毫无章法,工程款项迟迟未结,王某便将村民、齐某诉至法院。
  “您说要我自己的钱怎么就这么难呢!”在法庭上,王某数次哽咽。村民面对王某的哭诉并没有买账,“你说的账不对,我没欠你那么多。”“你光说你自己花了多少钱,你怎么不算算我们为了修这房子又往里搭了多少钱呢?”
  农村建房纠纷,法庭调解过许多,但这次的还不太一样。纠纷跨越十年,大家的矛盾很深,最关键的是,简单按照法律程序往下走,就势必要进行房屋质量、工程造价、修复方案、修复费用等多项鉴定,由此产生的鉴定费可能比争议的建房款还要高好几倍。
  承办法官和王某一起捋顺了十年来的账本,逐一与村民进行核对,并挨家挨户做释法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鉴定流程和要求,让大家明白鉴定流程和费用情况,引导老百姓做出理性选择,最大程度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终于,双方打破僵局,达成调解协议。
  我是支部书记,也是一名扎根派出法庭的普通党员,多年的调解经验告诉我,只有扑下身子了解群众,才能真正服务群众。我经常跟支部的同志们说,多去了解区情区貌。“今天先去看现场”成了王平村人民法庭党员干警们的日常高频用语。在山区,涉农村建房、相邻关系纠纷高发,往往是双方都“寸土不让”,只有到现场才能充分了解案情,全面查清案件事实,达到更好的审理效果。“法官,不管结果如何,感谢你们费心跑这么远来调查,希望能尽力解决我们的问题。”当事人在我们勘验现场后说到。
  法庭党员干警在落坡岭社区挂牌设立“普法驿站”
  这些日常的工作剪影,成为法庭党员干警守初心、接地气、暖民心的见证。作为山区里的派出法庭,处在面向群众的最前沿,具有靠近群众的天然优势,我们以支部共建为平台,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将法治宣传列为固定动作,在辖区街道乡镇、村居社区挂牌设立“普法驿站”,通过相声、评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助力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召开加强指导人民调解、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现场会
  “凭”劲赋能,以干劲护航乡村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与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紧密关联,要用好一方水土,关注一方需求。党的建设要紧扣乡村发展的热点问题,紧随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展开。
  “您刚刚提到的民宿用工纠纷,基本上我们在座的民宿经营者都遇到过,建议很实用,能够帮助我们在经营中预防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来自东马各庄村的民宿经营者感叹道。
  “我们公司刚刚起步,想在规范性经营上下功夫,很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多掌握一些,就能让公司运行得更稳当。”在场的另一位民宿经营者说。
  今年10月初,在由门头沟区文旅局京西精品旅游研究中心主办、门头沟区民宿协会承办的“2024年度第二期乡村旅游发展培训暨第二期小院发展沙龙”上,法庭党员受邀为百余名民宿行业从业者进行专题普法,围绕民宿开发、民宿建设、民宿经营、民宿用工、诉讼指引等方面讲解产业发展的风险,提出防范建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门头沟区作为生态涵养区,大部分区域为山区,民宿产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抓手,法庭积极做好普法宣传,向辖区民宿产业经营者发放并讲解《民宿经营全流程法律问题防控指南》;指导筹建民宿行业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培训,促进纠纷快速化解,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2023年,辖区部分村居遭遇洪水灾害,王平镇党委通过党建共建机制,请法庭党员对西石古岩村燃气管道修复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宣讲指导,党员干警在现场向群众讲解法律规定,从法律角度疏通群众疑惑,保障了灾后基础民生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针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潜在纠纷隐患,法庭还研究发布了《灾后恢复重建法律指引》,帮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助力辖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步推进。
  法庭党员干警编写并发布《灾后恢复重建法律指引》
  “平”纷止争,以良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在培育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中,辖区司法力量应当发挥何种作用?王平村人民法庭党支部注重以法治为指引,整合乡村各类利益主体重点诉求,探索形成能够维护群众利益的有效办法和措施。
  培养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光是做好日常工作还不够。结合门头沟区山区面积大、民风淳朴的情况,王平村人民法庭党支部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打造“大巡回”工作模式,在实地调查、巡回调解、巡回审判中,培育引领和睦融洽的乡风民俗。
  针对情况类似的案件,“大巡回”工作模式像公开课一样为村民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就知道怎么办了。”“原来像他那样做的危害会更大,以后得多注意了。”“就像看电视里面的普法剧一样!”每次巡回调解、巡回审判都会吸引许多村民来旁听,通过审理一件,实现教育一片的效果,从源头减少矛盾。
  法庭党员干警走访镇街征集司法需求
  “平”安建设,以善治促进乡村多元共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王平村人民法庭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效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辖区某村某公共道路多年处于封闭状态,因下大雨该道路发生坍塌,导致坡下村民房屋受损。审理中发现,该公共道路缺少有效排水设施,管理不当,存在安全风险。通过总结处理矛盾纠纷中的共性问题,结合引发的系列纠纷,法庭及时向镇政府作出提示,助力专项资金对公共道路的维修管护,妥善将一批矛盾纠纷防范于未发。
  法庭注重了解摸排区域发展的第一手信息和纠纷滋生的苗头源头,积极响应基层司法需求,适时提出法律建议,为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近年来,王平村人民法庭先后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北京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称号,涌现出首都劳动奖章、北京法院为民榜样、首都最美家庭获得者等优秀个人。
  王平村人民法庭党支部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审判工作服务大局的职能,着眼于高效便捷解纷、办好民生实事、服务乡村振兴,在矛盾化解上靶向发力、借好外力、激发内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在此,我向大家郑重推介门头沟法院王平村人民法庭党支部四“ping”党支部工作法。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