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人:刘震宇
刘震宇,北京市团河教育矫治所党委书记、所长,立足“培训+示范+窗口”定位,推动创设“沉浸式党员课堂”,打造集党性教育、警示教育、法治教育于一体的实景课堂,促进党员教育提质增效。相关案例入选市有关创新实践案例,获评市监狱管理局(市戒毒管理局)优秀基层党建工作项目,被《北京支部生活》刊载推介。
今天,刘震宇作为案例的创设者、推动者,向读者推介“沉浸式党员课堂”。
推介机制:“沉浸式党员课堂”
团河教育矫治所(以下简称团河所)转型为北京市监狱戒毒系统民警教育培训基地后,所党委开拓思路、精心设计,依托政治建警实训室打造“党性课堂”,依托“罪犯服刑体验中心”打造“警示课堂”,依托“模拟法庭”打造“法治课堂”,在高质量完成民警培训任务的同时,面向全系统、全社会党员干部开放共享,让更多党员在实景课堂中接受教育。
党性课堂,让初心“燃”起来
2024年5月,在团河所的政治建警实训室内,新警复训一区队临时党支部正在开展“支部建在连上”情景模拟微课堂——
“我看要把党的支部建立到每个连队,就是班、排也要有党的小组,营以上建立党的委员会,军中的重大事情,都要经过党组织来决定,这样才能保证党对部队的领导。”
“对!你讲得太好了!一个人活着要有灵魂,一支队伍也要有军魂!我们的魂魄就是各个党的支部,一定要把支部建立到连队一级!”
青年民警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重温了人民军队的红色历史,深刻领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意义。
团河所政治建警课题组教师为新入职民警授课
为了让党性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鲜活,团河所党委创新采用“系统讲解-互动教学-仪式教育”的形式,将基层党建的经验做法、创新案例等转化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设计了“党的基本理论和核心理论要点”“入党誓词演变发展和深刻内涵”“组织生活会模拟”等微课程,通过实景布置、角色扮演、深入讲解等形式,引导党员在沉浸式学习思考中、在严谨规范的组织生活体验中锤炼党性,让初心和使命“燃”起来。
警示课堂,让灵魂受触动
“参加过不少警示教育,团河所的警示教育太生动了,短短几分钟的体验,就让我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和失去自由的滋味。”
“这里的警示教育太有冲击力了,一方面我们了解了民警日常执法工作的公正严格文明,同时也对法律心生敬畏。”
参加培训的党员们在“服刑体验中心”接受沉浸式警示教育,纷纷表示深受震撼。
某政府机关参观人员在实景打造的服刑体验中心感受监狱改造生活
团河所党委按照罪犯“一日生活场景”打造了“警示课堂”——服刑体验中心。中心内部模拟了监狱的真实环境,包括“监区大厅”“监舍学习空间”和“严管监区”。
进入监区大厅,“我是什么人?”“这里是什么地方?”“我来这里干什么?”等警示标语夺目而入,参训党员可以在这里了解罪犯行为规范、劳动改造、生活卫生、教育改造等“大墙内”改造工作全貌。
在普通监舍场景,组织开展监规纪律教育,让参训者体会遵规守纪的重要性;在严管监区场景,组织体验两分钟禁闭室,感受违规违纪的代价;在视觉体验环节,组织观看以罪犯现身说法为内容的全息短片,让大家身临其境,触发心灵思考,从而增强对纪法的敬畏之心。
法治课堂,让法律更鲜活
“报告审判长,各方诉讼参与人均已到庭,法庭准备工作就绪。”
“现在开庭!” …… 随着法槌敲响,一起减刑案件模拟庭审开始。
市一中院清河法庭法官在团河所开展减刑案件模拟庭审
模拟法庭按照基层人民法院庭审标准进行教学式仿真还原,开展“专业性+互动性+对战式+沉浸体验式”法庭课程情景模拟。
步入模拟法庭,可以看到高悬的国徽,听到“审判员”、“控辩双方”的陈述,参训者仿佛化身“庭中人”,“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庄严与神圣,在沉浸式学习中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树牢法治观念,提升法律素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北京市团河教育矫治所党委将不断深化“沉浸式党员课堂”,坚持共享教育资源,探索丰富培训形式,持续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在此,我向大家郑重推介“沉浸式党员课堂”,欢迎大家到团河所体验一次激发初心使命的“红色之行”、明辨是与非的“灵魂之行”、感受法律威严的“普法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