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老有所为 > 夕阳风采

40年的变革

本站发表时间:[2019-05-15]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徐艳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发展的新基础,自此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而这一历史性创举,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中国整整走过了40年的改革历程,当今的中国,正以更大胸怀、更广视野的全新姿态,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转变和历史性成就,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创中国伟大辉煌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40年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实现了以下四个伟大转变:

  一、经济发展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我们渐进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逐步读懂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与政府、国家、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激发了经济活力,完成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增长了226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不足2%,增长到2016年的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

  二、治国理政从单极化传统管理转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治理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对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传统管理理念、社会管理能力等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适应社会流动性增加、适应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等趋势;协调推进党的自身建设、重塑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城乡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成为中国渐进式改革开放的政府逻辑与基本内容。中国治国理政模式 “权威—民主—法治”已趋于动态平衡,基本形成了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为核心职能,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为框架和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服务型现代治理新模式。国务院部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微博平台认证政务的新模式

  三、从落后的乡村型社会转向富足的城乡融合型社会

  以前,我国是的典型农业大国。78年后,经过采取加大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城市单位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增设开放城市等改革创新,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大中型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城市活力进一步释放。中国城市化率的提高创造了新的财富、新的产品、新的文明、新的生活方式。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转变成一个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国家,同时以高铁、互联网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说是巨大的奇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未来中国社会,将是一个城乡互动共融、协调发展的城乡融合型新社会。

  四、从温饱转向小康

  通过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的全方位改革,为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到2017年的67.7%,证明了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开始走向更加富裕、多元化消费的生活。

  随着交通、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创业、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进一步建设,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高品质生活开始成为新的追求目标。

  (作者:徐艳峰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新康监狱退休干部)


[供稿单位: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