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淇县鱼泉村,满眼都是荒山秃岭,种草草不长,种树难乘凉。96岁的靳月英老人1984年从村妇女主任的岗位退下后,决心改变家乡的面貌,为民造福,她便带领儿孙35年种树8架山、19坡,开发出110多公顷的山地,种树20多万株。种树之艰难,难以想象,她们一捧一捧地抠土填坑。靳月黄哭过,哭过了继续干,她跪在地上或趴在地上挖坑,顶着月亮干,月黑天就摸黑干。老人种树的初心到底为啥?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共产党人在这山上流过多少血,她的丈夫就在一次掩护撤退的战斗中牺牲了,都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靳月黄的行动感动了乡亲们,有13人加入了植树队伍,林业局也组织了20余人的护林队。
如今,靳月英带领乡亲们上山种花椒、种核桃,不少人家每年收入几万元。靳月黄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这正是:拳拳赤子心,个人追求全为人民福祉。
植物学家李恒,60年采集17万份植物标本,揭开了独龙江的植物学之谜。她每天工作10个小时,基本上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因为她一直有科学造福国家、造福民生的情怀,她年居九旬,却不追求养生之道。她说:“人活着一天,便享受一天自然和社会的馈赠,就要努力工作以回馈和感恩”。她一辈子坚持这样做了,一次在科考途中患重病,女儿苦劝她回来,她说:“要死就死在这里,决不能半途而废。”
李恒原是一名俄文翻译,随丈夫调到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后,领导对她说:“这里不需要俄文翻译,你要学习植物学、学习英文。”她二话没说,一切服从国家需要,第二天就参加了野外科考。32岁从零开始学习植物学的李恒,直到90岁仍然每天坚持工作,结果有14种物种,以她的名字命名。这正是:殷殷爱国情,个人价值绝对服从祖国需要。
学习了上述两篇报道,给我了很深的启示,一是,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只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定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激发出光芒,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业绩。二是,靳月英和李恒两位老人找到了打开自己内心能量的钥匙,所以才能把内心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这把钥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担当。她们干的那样艰苦,为什么她们尚能坚持到底,因为她们忘掉了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人能忘我,何事不可为。她们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是信仰和信念给了她们无穷的力量。信仰是一颗种子,一经播到心灵深处,就会生根、发芽、结果。
(作者:张光远 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退休干部、本刊特邀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