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区委政法委 > 朝阳

朝阳区创新“吹哨报到”机制探索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

本站发表时间:[2019-02-19]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孙河地区走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整体面临部门分割、信息分散、层级过多、协调难度增大、治理成本上升等问题,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在进入城市化后已不能适应地区发展和群众多样性需求。在充分调研分析、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孙河地区探索机制创新,确定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工作思路,深入落实“吹哨报到”工作机制,打造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初步建成社会治理基本框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社会治理基本框架初步构建

  孙河地区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以智能化为着力点,以大数据深度开发应用为抓手,以智慧城市管理、智慧社区建设为目标,完善“沟通便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社会治理长效机制,开展“一平台三中心”建设。

  搭建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深度整合全域数据。建立指挥调度中心,提升“吹哨”处理效率。将原有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全模式办公室整合为标准统一、动态更新、关联比对、联通共享、集中调度的城市运行指挥调度中心。并组建1+5+N执法中心,提升“应哨”行动效力。由城管分队、环境与控违办、综治办、安监科、食药所等职能部门专门人员,组成1+5+N执法中心。同时,设立监督巡查中心,落实各项工作责任。成立监督巡查中心。

  阶段性成果开始显现

  借助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深度融合“吹哨报到”机制,推进“精细化、扁平化、智能化”社会治理模式落地生根。

  孙河地区指挥中心作为应哨主体,对平台上报的一般性常态案件,按照“四责分治”的运行机制,由智能感知运行平台按照“哨源形成—分析研判—基层吹哨—中心受理—智能派单—部门报到—评价监督—结果反馈”等8个环节派给职能部门处理。在平台运行实现无缝衔接,闭环管理,整体流程顺畅完善,确保案件处理优质高效。对一线单位和部门无法协调、无执法权限以及历史遗留的难点吹哨案件,由地区指挥中心召集各职能部门、各专业公司进行会商,确定解决途径方式方法,形成判例后归为常态化处置。若协商不能形成判例,上报至相应主管领导,由该领导作为吹哨主体,协调召集其他业务主管领导进行会商。若会商仍未果,则由该领导汇总情况,提交乡长办公会、党委会解决。

  智能感知城市运行平台自10月试运行以来,地区、村 (社区) 两级职责更加清晰、沟通更加顺畅、问题解决更加高效,成效初显。采取“扁平化”方式直派各类案件3875件,结案率96.1%。其中视频巡控智能生成并处理案件25348件,结案率96%;“吹哨报到”案件10起,结案率100%,各类社会治理问题的解决时间大幅下降,途径更加顺畅。

  通过“一哨一案转化常规”,进一步明权定责,提高了办事效率。2018年全年环境日常管理综合考核全区农口前三名;2018年全年全模式考核全区第三名;2018年全年城管千分制考核全区第二名;10月份可防性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600%。99%以上的社会治理网格案件均能通过常规运行体系妥善解决,需要逐级“吹哨报到”案件不足1%。每项“吹哨报到”案件办结后,及时分析整理形成结案报告和办理判例,纳入主责部门责任清单,形成判例累积。


[供稿单位:朝阳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