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求学心切的心情进行诈骗。近日,朝阳警方梳理了几种常见骗局,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长,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
骗局1:伪造假通知书敛财
许多骗子自称有“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特权,能操作“低分高录”,但要家长先付一部分定金,或以考生学杂费等理由先行打入银行账户内,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实际上,他们发放的只是伪造的假通知书,当家长发现上当后,不法分子早已卷款潜逃。朝阳警方提醒,不存在“特殊照顾”的说法,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
骗局2:谎称有“内部指标”
诈骗分子一般会通过发传单、群发手机短信等手段,引考生或家长上钩,从中收取“手续费”。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名额,称有办法“低分高录”,以此实施诈骗。
如遭遇类似“收费买指标”的情况,家长可到教育考试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切莫上当受骗。考生及家长应以本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或者报考院校的官网网站公布的录取信息为准,切勿听信提前获取的谣言。
骗局3:伪造虚假查分网址
考试之后,当考生们开始查分时,骗术也会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收到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可是一旦考生登录,信息就会被记录。
考生家长查分请认准指定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同时谨防各类涉及查分、录取的相关短信。遭遇考试诈骗,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