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 “十进百家、千人普法”主题活动以来,大兴区检察院结合区域特色,坚持“一强化、两融合、三突出”,创新开展订单式、配套式、互动式普法,致力于实现普法产品的“大兴质造”,持续推动“十进百家、千人普法”主题活动见成效、上水平。
一、坚持“一强化”,强化组织领导,注重协作配合
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亲自带领干警深入学校、军营、机关等,带头开展普法。党组书记、检察长带队赴北京市第八中学大兴分校为师生讲授法治课,并受聘法治副校长。责成专人对普法任务开展情况进行“台账化”管理,确保普法规范有序;密切加强全院各部门间协作配合,切实提升普法合力。市院第三阶段“十进百家、千人普法”方案下发后,院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梳理总结第二阶段工作经验和不足,并围绕市院第三阶段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四个加强”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
二、坚持“两融合”,立足检察职能、突出专业优势
一是坚持普法活动与检察职能宣传深度融合。密切结合各部门职能,开展特色普法活动。以落实好专项活动为重点,做到普法宣传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益诉讼职能宣传等相结合。以“知敬畏 守底线 法律法规在心间”为主题,结合典型案例多次深入基层机关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两委班子成员开展职务犯罪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主题宣讲活动;以大兴区唯一一所打工子弟中学为重点,打造独具特色的针对外来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宣传品牌“大兴检察法治夏令营”,为未成年人播种法治信仰。
二是坚持普法活动与检察队伍建设深度融合。以开展好普法活动为契机,依托我院现有志愿服务平台“大兴院青年检察官宣讲团”,积极组织青年检察干警深入普法一线,参加法律宣讲、释法说理、案例撰写等各类活动,在普法宣传的同时提升青年检察干警综合素养、创新青年检察人才培养模式,助推青年检察队伍建设。
三、坚持“三突出”,深入调研分析,开展精准普法
一是突出需求导向,开展“订单式”普法。通过前期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并分析不同行业、领域、人群的普法需求,结合受众特点量身定制普法活动,开展“订单式”普法。向代表委员发放《普法服务定制函》和《普法服务订单》,梳理出由订单反馈的普法需求共六大类,据此制定第二阶段普法任务清单,明确普法任务类型、地点、内容及完成时间等,并对清单进行“台账化”管理。如,针对区长王有国提出的“希望检察机关提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防范金融犯罪、‘两法衔接’相关工作”方面的普法服务,服务对象为政府机关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需求,定制三次普法活动并逐项落实。
二是突出区情特色,开展“配套式”普法。立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多、知名企业多的特点,坚持调研走访与精准服务相结合,提供“配套式”普法。如,在“国家宪法日”当天走进京东集团总部开展普法宣传,带去配套的普法“大礼包”:法条文本宣传册、法治宣传片、结合办理的涉企业类犯罪案件进行以案释法等,并与京东集团就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犯罪风险防控开展座谈,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检察力量。
三是突出形式创新,开展“互动式”普法。坚持传统与创新并举、线上与线下结合,不断丰富普法内容,创新普法形式。既注重采用开展座谈、讲授法治课等“面对面”的传统普法形式,又注重通过“大兴区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开展“网络互动式”普法,同时精心制作展板和宣传手册,全方位、多角度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检察普法产品。如,“世界环境日”当天,组织检察干警、人民群众百余人,在康庄公园内开展“检察公益诉讼 你我携手同行”快闪活动,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被“学习强国”APP采用,拓宽普法受众范围。又如,创新开展“法律进学校”工作,推出“检?校?家”模式,通过学校“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大讲堂”等系列活动,为家长讲授法律知识并答疑解惑,让青少年法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