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陆续在全市举办主题为“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宣讲活动。平谷区司法局的杨桂梅入选讲师团,她用亲身经历深情讲述抗击疫情、服务群众的动人事迹。
杨桂梅:大家好,我叫杨桂梅,来自平谷区司法局。说句心里话,作为平谷人,此时此刻我觉得特别自豪,不仅仅因为我们那里山水宜人,花果飘香。更是因为面对人类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经过9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截至今天,“平谷区尚无病例”!这短短七个字,让生活和工作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人心里是那样的踏实!
这“零感染”啊,绝不是碰运气,也不是靠传说中的“桃木”辟的邪。靠的是全区2200名区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3000名网格员,他们全部下沉到316个村居,1115个卡口,测温、查证、登记、情绪疏导,24小时严防死守,和40万人民群众一起,织密了一张防疫防控安全大网,靠的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早、严、实三字真经!
杨桂梅为居民监测体温
说到早,那还是1月22号腊月二十八,大家正忙着发面蒸馒头呢。王辛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了区卫健委的紧急通知:改造院里一处隔离点,用于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24小时后达到入住条件!
要知道这个隔离点还是17年前“非典”的时候用过,如今,管线老化、坐便老旧,热水器、电视也没法用了,改造工程量特别大,而且面临过年,商店关门,关键是人工不好找,就算有那么几个工人,少说也得干一星期!
怎么办?防疫就要跟时间赛跑!中心20多名医护人员立马打电话找熟人,“张师傅,咱们可都合作这么多年了,非常时期,这些管件您一定给我备齐了,我一会就过去拉!”“拉啥拉?我给你送去!”“刘师傅,您就过来帮帮忙吧,这活是真的急啊,水暖安装我们也不懂啊,就指着您呢!”在这些供货商和水暖工的支持下,全院职工撸起袖子一起上,不到24小时隔离点改造完成!23日下午两点,顺利完成验收!
说到严,就是严到疫情一天不解除,防控一刻不放松。“零感染”可不是“零风险”。平谷区结合基层农村特点,向各乡镇推行疫情防控村民临时规约,村民把这规约改成好懂又好记的顺口溜。这不,您听,村里的大喇叭又响起来了:履行公约有奖励,荣誉榜上把名记;违反约定要惩罚,各项好处都别拿。不戴口罩到处走,村内曝光会出丑;聚众聊天办酒宴,相关福利说再见。村民们都说:“这顺口溜虽短,但要求却很严,关键是有人盯着。就比方说您去超市排队要是没有遵守一米线的规定,保准有人提醒。”
杨桂梅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村规是严,但不缺亲情和爱。从武汉返村的李大爷一听要隔离14天就急了:“我这菜地谁管?我的收成咋办?”村支书毫不犹豫地说:“您就放心吧,别说这点菜,就是您家里家外所有事儿,村里都帮您管了!”村里的党员干部分批轮流帮他看护蔬菜、管理大棚、对接收购商,“一条龙”式的暖心服务,让李大爷悬着的心放下来了。
说到实,就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办实事。冬去春来,复工复产迫在眉睫。各行各业的防疫该怎么做?平谷把市卫健、疾控部门的要求迅速转化为可操作、易执行、能检查的防控工具书。我们区在全市开出租车的司机最多,针对这一行业的疫情防控导则率先制定发布。平谷“的哥”韩强自己设计了一个“安全舱”,他用塑料布和铁丝把驾驶位置和乘客隔开两个独立空间,实现了和乘客全程“零”接触,这个简单、实用的做法不但被写进了出租车行业导则,还在全市近万辆网约车上推广。我们区更是为所有“平谷的哥”的车免费装上了“安全舱”,“的哥”们的出行更安全了,乘客们更安心了。
其实,不仅仅是平谷,我想我们北京这样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能在短短56天内经受住年初疫情的大考,26天控制住新发地疫情,也离不开早、严、实这三个字,正是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及早部署,严格防控,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实做细做到位,才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而我们每一个平谷儿女,继续担当作为、群防群控,努力保持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