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案件中,执行法官历经艰险查扣到可被执行的财产之后,这些财产就将进入评估拍卖阶段。拍卖能否顺利完成,能拿到多少拍卖款?这些不确定性仍牵动着当事人的神经。
事实上,查扣到位并不意味着此次执行真正成功或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行百里者半九十”,为了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海淀法院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拍卖时代。从探索“网拍平台+线下展馆”等创新方法,再到在全国率先推出执行财产处置的“云拍模式”,海淀法院努力创新执行拍卖机制,以服务助力执行为第一要义,全流程提高财产处置效率,保障执行工作走好“最后一公里”。
入驻“红博馆”:打通线上线下
2017年,为了进一步拓宽拍卖渠道,实现拍品价值,海淀法院评估拍卖小组创新“线上+线下”的拍品展示机制,牵手“红博馆”,让特殊拍品享有了特殊待遇。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质量上乘的拍品若缺少有针对性的展示推广,很可能无人问津或实现不了应有的价值。适合线上展示的拍品,评拍小组已在拍卖平台上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在相关拍卖节目上进行推广。但有些拍品,竞买人光靠图文描述很难评判其优劣,这时就需要对症下药。
评拍小组曾经为一批估价近千万的红木家具烦恼不已:龙纹雕花沙发、紫檀木罗汉床……这样的家具大件如果没有线下展示,竞买人难以了解款式材质的整体和细节。红木家具在国内高端家具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材料贵重,做工和样式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很多消费者收藏甚至投资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家具展示的环境如果不够好,将间接“折损”这批红木家具在竞拍者心中的价值。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能有一个跟红木家具“气场相符”的展示平台,让竞买人得以近距离品鉴。
但理想实现起来却并不简单。评拍小组发现,随便找一个地方展示每日都得上万元。传统拍卖公司会因为5%的佣金报酬组织一两次预展,但网络拍卖平台没有任何收费,不可能具备提供线下展示的条件。
就在评拍小组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市场询价,却让解决方案“柳暗花明”了:位于北京市西四环的“吉瑞祥红博馆”愿意为这66件红木家具提供展区。在红博馆二层北侧近300平米的展区内,这些大气华美的红木家具可在此展示6-8个月,供竞买人观赏挑选,并分4批在网络平台拍卖。同时,考虑到竞买人不可能都来现场查看,双方还利用3D、VR科技对展厅与家具细节进行全景视频拍摄,提供线上播放服务。截至目前,已有约60件红木家具拍卖成交。
海淀法院把红木家具放进“红博馆”,是北京法院实施网络司法拍卖以来第一次对特殊拍品进行线下展示。今后,北京法院有关不动产拍卖均可在“红博馆”做线下预展。网拍平台+线下展馆,意味着执行拍卖打通了线上线下平台,从拍品的特殊性和竞买人的需求出发,既提高了财产处置效率,也进一步保障了司法拍卖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首创“云拍模式”:全流程畅通拍卖服务
在“网拍平台+线下展馆”之后,海淀法院的执行拍卖创新一直在路上。2018年4月,海淀法院与京东联合推出的执行财产处置“云拍模式”诞生了。“云拍模式”意味着,法官依法查扣财产后,只需下达程序指令,专业、集约的辅助机构就会来完成拍品的运输、仓储、交付等工作,实现了让“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
“云拍模式”尚未满月,就迎来了一次不小的挑战——把25箱形状大小不一的翡翠玉石从3000公里外的云南芒市珠宝小镇运到北京。翡翠玉石本就易碎、量多、形状不规则,再加上跨越大半个中国的漫漫长路,清点、包装和运输都面临极大考验。
而这些难题都被一一攻克了。执行法官蔡立根据现场情况做出具体安排后,专业的仓储物流人员就开始对每件物品逐一清点、编号、归集并登记造册,再使用定制包装材料进行集中打包封装,每件物品都拍照记录以便核对查验。当天傍晚,2325件各种饰品、摆件以及大量毛料、半成品和大型工艺品就封装完毕。第2天,这25箱玉石集中离开芒市,4天后完好无损抵达北京并进入指定仓库,由专人妥善监管。
扣押、运输后,动产在等待评估上拍之前还需经历储存阶段,如果查控财产疏于维护管理,那么拍品的价值将减损,后续评估拍卖也将受到影响。于是,海淀法院借助“云拍模式”,对入库车辆等动产采用24小时全程视频监控,并用视频传输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记载和传输车辆保养维修、配合评估、预展看样等全流程。
过去,海淀法院查扣的车辆集中存放于位于海淀区冷泉村半山腰的冷泉车库,由于保存条件有限,价值难免贬损。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海淀法院最终选中了京东位于上庄的仓库用于存储查封扣押的车辆。如今的上庄车库宽敞明亮,法官扣押车辆之后,专门的物流人员会将车辆运送至此,库管员接着进行外观验收,抄录发动机号、行驶里程等信息后存档备案。在车辆拍卖成交前,库管员将在法官监督下对车辆进行定期保养、清洗、维修、检测和验车,将其维护至过户标准。
储存不仅为提高财产处置效率,更为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一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承办法官孟凯锋几经周折找到了一批仪器,其中包括价值不菲的服务器和印刷设备,以及110台用于测量血脂的精密医用仪器。司法拍卖关系着工人们能否顺利讨回工资,然而这些电子设备和仪器却不能受到剧烈震动、惧光、惧水、惧灰尘,运输和保存都是精细活。按照往常,承办法官得头疼一阵,但如今他只需完成法院的查封程序,后续工作即可放心交给“云仓”专人负责。现在,这批设备由专门的材料包装完好,统一登记后分门别类放置于上庄仓库,每日有人负责看管,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维护仓库环境。在这一番精细功夫之下,得到保障的不仅仅是这些仪器,更是工人们应得的权益。
接下来,拍品将进入最关键的上拍阶段。在“云拍模式”网拍环节中,法院将在京东、淘宝、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公拍网、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网这五家首批入选最高法院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网络的平台上,依法选择合适的机构进行公开拍卖。这就解决了以往司法拍卖由于竞买门槛高、受众相对固定造成的个别拍卖结果受到质疑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小件动产的处置效率,海淀法院首次将电商物流概念全面引入了小件动产的司法拍卖中。竞买人交了尾款之后选择“一键物流”,小件动产就将全部按照普通物流方式配送,电商经营的场景被“平移”到了司法拍卖领域,司法拍卖的一切流程都可按照电商进货、入库、购买、出库的流程快速进行。在这一模式下,小件动产“剥离”了司法属性,竞买人竞拍成功后,拍品按照正常商品发货模式和物流价格由平台负责运送,并与竞买人签收相应文书及快递面单。全流程高效进行,竞拍人仿佛是上网买了件普通商品,案拍比和财产处置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牵手”大数据:紧跟潮流的评拍小组
在北京海淀法院,执行指挥办公室的评估拍卖小组是一个成立不到1年半的5人小集体。对于这支“网拍新军”来说,无论法院工作经历几何,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他们买来物流、仓储方面的专业书籍“补课”,学习网络拍卖的方法和技巧,自己拍摄、录制、准备上拍标的物。评拍小组成立刚半个月,海淀法院网络拍卖“第一拍”就正式上线了。
一桩执行案件进入评估拍卖流程后,组内负责评估的成员将对接评估公司并进行居间联系,辅助机构会协助车辆和小件动产的评估。按照往常情况,评估公司从执行法官手中获得财产信息后,顺利的话车辆和小件动产评估报告将在半个月内发布,房产1-2个月内发布。但有些房屋位于北京远郊甚至外地,执行法官大量的时间和心力都浪费在了路上。如今有了评拍小组直接与辅助机构和评估公司对接并查漏补缺,大大减轻了执行法官的工作负担,许多流程性障碍也被一一打通。
始终保持着创新劲头的评拍小组,还为评估工作插上了大数据的“翅膀”。2018年8月,海淀法院评拍小组首次通过电商大数据询价,对一处位于安徽合肥的房产进行评估,将原先需要远赴安徽、耗时几个月的工作缩短至几秒钟,并实时推送电子版报告。“第一个吃螃蟹”的当事人原以为评估需要耗时半年,没想到不仅“立等可取”,还省下了一大笔评估费用。
借助大数据这一新生事物,法院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就可与电商平台合作,利用其数据资源完成对拍卖标的物的网络询价,当事人可以全程监督。为保证拍卖的有效性,在选择司法网络询价平台时,海淀法院严格考察其资质、数据资源和程序规范性。以房产为例,京东、淘宝等电商估价会依据一个特定的数据库,其内容来自在各大网站抓取的房产价格和新楼盘定价,以及从中介公司采购得到的内部数据。询价时,在系统内输入待评估房产的位置、使用权限(70年/50年产权)、朝向、面积、布局以及建成是否满5年等信息,系统几秒后即可给出评估价格。此外,电商平台还会提供“拍卖预测”服务,通过分析房屋所在小区、周边小区的房屋价格,其他法院拍卖类似房产的成交价格,以及小区周边学校、医院、商场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度,为法院预测该处房屋的成交率。对于车辆来说,除了品牌、型号和使用年限等基本信息外,一些电商平台还能够抓取车辆保养数据,为拍卖提供更精准的估价服务。
成立一年多以来,评拍小组见证过待拍房屋因流拍起拍价两度调低,被执行人“心疼”房屋贬值同意全款履行,也目睹过香山400平米豪华别墅以超过起拍价700余万元、总价达到4400万元的高价成交。2017年,评拍小组在网络拍卖平台发布公告336个,成交金额共计13亿余元。2018年前7个月,海淀法院案拍比持续上升,成交额5.3亿元。这背后,是评拍小组上拍标的物后每天接听上百个咨询电话、多次安排房屋预展、“蹲守”监督辅助机构等事无巨细的工作,更是从服务执行大局出发深度分析查扣财产特点,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的持续探索和创新精神。执行工作志在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海淀法院的执行拍卖则一直在持续发力越过这道藩篱的“最后一公里”,并始终保持创新的姿态,为将“最后一公里”化为坦途添油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