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防骗:幸福晚年的必修课

本站发表时间:[2019-11-04]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为了过幸福的晚年,老年人手头多少留点积蓄,而养老钱却往往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海淀法院法官以最新审结的诈骗案件为例,揭露近年来老年人诈骗的主要类型和诈骗套路,提醒老年人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保健品诈骗:冒充专家坐诊看病,虚假宣传推销产品

  2018年8月至9月,杜某伙同陈某、付某及杨某等人,分工协作,在海淀区等地进行诈骗活动,其中杜某负责总体工作,陈某负责公司后勤、会场秩序管理,付某负责主持讲座、体检,杨某负责讲课,其他人员负责联系客户、推销产品、收款等工作。杜某等人通过虚构其公司与某发展基金会有合作关系、虚构杨某专家身份、虚构体检结果等方式,欺骗老年人以每支1000元的价格购买其公司的“康美信端藜聚合酶复合浓缩液”,而该产品系其公司以每支47元购进,主要成分为浓缩果汁、纯净水、黄原胶、柠檬酸。杜某等人以上述方式,先后骗取9名老年人共计28万元,被骗的老年人年龄范围在74岁至82岁,每人被骗金额5千至9万元不等。案发后,其他人员积极赔付被害人,均获被害人谅解。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杜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罚金四万元;陈某和付某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罚金二万元。

  【法官说法】

  保健品诈骗在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经典诈骗类型中属于“经久不衰型”,近来手段不断升级,犯罪分子通常制造免费讲座、义务体检、赠送产品等噱头,将老年人骗至酒店、大厦等活动地点,冒充专家给老年人看病,谎称某菌类、浓缩液、胶囊能治疗多种疾病,以高价向老年人兜售低成本无效产品。在此法官提醒,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心理,遇到免费义诊情形要先向公安机关、社会居委会核实情况,身体不适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合法经营药店取药,切勿轻信“神奇偏方”以及各种所谓“保健品”,否则,不仅延误病情治疗,还会损失大量钱财。

  维权诈骗:假借讨债退款退税,谎称维权二次诈骗

  2018年10月13日至2019年2月18日间,李某、宋某、刘某在北京市海淀区等地,冒充健康中心、联盟办事处等单位工作人员,以办理保健品退款、收取定金为由,骗取5名老年人共计38万余元,被骗的老年人年龄范围76岁至82岁,每人被骗金额32800至63000元不等。案发后宋某家属已退赔部分被害人全部损失并获谅解。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五年,罚金五万元;宋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三万元;刘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罚金一万五千元。

  【法官说法】

  此种诈骗案是针对老年人的新型诈骗案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针对的对象是曾被骗购买过保健品的老年人群体,在不法分子看来,这类群体的老年人独居、有钱、好骗,因而更容易成为主要诈骗目标;二是不法分子以替老年人维权为旗号,冠以健康管理中心或国家机构的名号,利用老年人退赔心理突破其警戒防线,实施诈骗行为。在此法官提醒,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理财产品被骗之后,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公安机关等国家机关进行维权,避免被不法分子钻了空隙,二次被骗钱财。

  燃气诈骗:假冒燃气公司员工,上门服务骗取钱财

  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3月4日间,柳某、秦某在海淀区、朝阳区等地,冒充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以检修、更换燃气灶为名,先后骗取5名老年人15000元,被骗老年人年龄范围73岁至83岁,每人被骗金额1000元至6200元不等。现有2名被害人的被骗物已起获发还。案发后柳某、秦某通过亲属分别赔偿其余3名被害人被骗款项并获对方谅解。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柳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罚金六千元;秦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罚金八千元。

  【法官说法】

  燃气诈骗最近高发的针对老年人诈骗类型,不法分子通常冒充燃气公司员工,利用老年人重视安全的心理,宣传预防燃气爆炸、燃气中毒等重大燃气事故知识,在小区张贴通知或直接上门进行安全措施普查服务,以安装燃气报警器收押金、检修更换燃气灶为名收钱行骗。在此法官提醒,燃气安全关乎生命健康,安装、更换的燃气设施要通过申请售后维修服务或到正规专营店购买。对于主动上门检修的人员不仅要现场核验其身份,更是要通过官方电话进行验证。遇到付钱、交押金的情况,要向子女、邻居询问意见,切勿轻易交付钱款。

  理财诈骗:谎称高收益高利润,诱骗老人投资理财

  2018年8月13日至8月20日间,刘某峰伙同刘某伟(另案处理)在海淀区等地,虚构能为84岁老人李家强(化名)购买高利率理财产品的事由,将其用电话约出,分两次骗取李家强共计人民币20万元,刘某峰与刘某伟平分钱款后用于个人使用。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刘某峰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三万元。

  【法官说法】

  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对金融理财产品了解不足、理财信息缺乏的弱点,以可获取高额利润为诱饵,诱骗老年人购买其虚构的理财产品、纪念品、收藏品或者谎称能够帮助老年人购买高利贷产品,骗取老年人钱财后便人去楼空。在此法官提醒,老年人投资理财前要多方渠道了解理财知识,多和子女沟通,听取子女意见,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对欲购买的理财产品进行充分了解,并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购买。


[供稿单位:海淀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