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将至,在阖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时刻,大家少不了酒席聚会。经统计,节假日期间酒驾案件的发案量为平时的3至4倍之多,酒后驾车被查处、判刑的案件居高不下,不仅说明驾驶人员对于交通法规、刑事法律缺乏敬畏之心,存在侥幸心态,也发映出大家对于“酒后不开车”这一警示不够敏感。春节假期是亲朋团聚的时刻,我们在此以真实发生的酒驾案例为基础,从刑事法律的角度和大家讲述酒后驾车的后果和危害,并分析酒驾行为发生的各方原因,以提高大家对醉酒驾车这一危害行为的法律认识,杜绝酒驾的发生。
一、酒驾行为触犯的罪名及相应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并处罚金。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法院会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进行量刑,如血液酒精含量的高低、是否造成交通事故、是否在高速路或城市快速路上驾驶、是否有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的行为等。
除危险驾驶罪外,根据酒驾造成的后果、行为人主观故意的状态,行为人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最。如,酒后驾驶机动车,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当行为人醉酒驾驶机动车,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刑罚处罚外,行为人还将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责任等处罚后果,并给自己及家人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除接受刑事处罚外,还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若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也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对方损失,在交强险范围内,对于人身损害,保险公司应先行垫付,垫付后保险公司可以向醉酒驾驶人追偿;如果是财产损失,保险公司没有赔偿义务,需由醉酒驾驶人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党员或者公职人员若因醉驾受到刑事处罚,将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此外,醉驾构成刑事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行为人本人是有刑事犯罪记录的,而这也可能会对子女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杜绝酒驾,从你我做起
在酒驾案件中,行为人酒后驾驶机动车绝大多数是因为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因为一时的侥幸心理造成惨痛后果。酒驾案例中,一些被告人饮酒后认为自己喝的不多,意识尚且清醒,驾车不至于发生事故,或者离家较近,短距离驾驶被查处的概率也低。甚至有的被告人酒后已经叫了代驾,但因为停车地方偏僻,将车自行开出停车场寻找代驾途中被查获,或者已经由代驾送回小区,却自行在小区驾驶车辆挪车时与人剐蹭发生事故后被查获。以上案例中,被告人行为主观恶性虽然较小,但从行为性质上看,也改变不了其已构成犯罪,需要接受刑事处罚的事实。大量酒驾案例说明,杜绝酒驾的关键,在于增强法律意识,树立酒后不开车的红线意识,杜绝侥幸心理。
除驾驶人本人外,家人和朋友的教育和监督对于杜绝酒驾也十分重要。酒驾案例中,绝大多数被告人是在和朋友或者亲人聚餐喝酒后驾车时被查获,甚至有些酒驾被查获时,被告人驾驶的车辆里还乘坐着其他人。一些案件中,被告人聚餐喝酒后无人安顿照顾,导致其在意识不清时自行驾车离开,或者被告人醉酒后执意开车,身边家人朋友没有阻拦,导致案发。若当时有人能够劝阻、监督,这些案件都不至发生。这些案例说明,杜绝酒驾,也需要从你我做起,在自觉遵纪守法的同时,也要对身边人做好监督和教育,平平安安,才是对朋友和家人最基本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