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被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1部门相中,正式走向全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太优秀啦!要向大家展示成熟的经验做法,原话是这样说的!
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11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向全国复制推广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成为6项复制推广事项之一,主要内容为“推动成立一批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积极构建知识产权部门牵头、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司法部门确认保障的多部门联动的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北京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有哪些特点,得到11部门青睐联合发文向全国复制推广呢?往下看!
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调解组织
在全国率先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行业性专业性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以实现诉源治理为导向,以提升行业内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为目标,依靠和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自律机制作用,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
形成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机制作用,形成了知识产权部门负责、社会组织为主体、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司法部门确认保障的多部门联动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支撑高精尖产业发展
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北京市已设立的14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覆盖了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截至2020年7月底,累计接收案件1.6万件。其中,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接收案件3499件,调解结案2504件,调解成功率为90.69%,为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获取渠道,有力支撑高精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