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您是哪年出生的?”
“不知道。”
“您今年多大了?”
“我不知道多大岁数了。”
这是发生在2022年10月9日的一幕。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南皋派出所接群众报警后,迅速赶往事发地,在南皋地区公交站附近发现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疑似迷路,说话含糊不清。
气温骤降,寒风中老人推着助力车,一脸着急表达不清,身体在微微发抖。
“您带手机了吗?”
“没有。”
“身份证呢?”
“没有。”
“您住哪儿啊?我们开警车给您送回去。”
“啊啊啊啊啊呃呃呃呃呃……”
风呼呼的刮着,老人似乎吐字越来越不清楚了,只能发出“嗯嗯啊啊”的简单字节。为了避免着凉,民警把老人搀扶到车上,先回派出所休息。
喝了杯热水,落座安抚之后,民警又开始了看口型“辨字节”的交流。
“大爷,咱不着急,慢慢想想,家附近有超市、商场吗?”
“啊啊啊啊啊……”
“家里还有其他人么?”
“嗯啊嗯啊啊啊……”
随着不断“磨合”,慢慢地,民警竟然从老人的语调声中听出了默契,“破译”出的句子,老人频频点头,终于确定出了家的大概位置。
推车搬上,大爷扶上,警车启动,驶向目标位置。
“是这附近吗?”
“嗯嗯。”
“您在前面走,我们跟着您。”
“嗯嗯。”
穿过一个小巷,来到一片平房区,老人径自走向一间房,挪动着打开房门,民警们这才松了口气。
联系上家人,安顿好老人,民警这才放心离开。
临走时,老人眼含热泪、站起身,嘴里又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频频点头致谢。
热点解读
直击一线
每次北京国安主场比赛时,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