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一辆大型货车在朝阳区某路口转弯时将骑车的人员挂倒,导致一人被碾压致死,酿成悲剧。
“从以往办理的交通肇事案件看,这个位置曾多次发生过事故……”朝阳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的检察官程涛喃喃自语:“如果这个路口屡次发生事故,是不是存在某种安全隐患?”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根据近年来办理的道路交通类司法案件数据,归纳整理出交通事故多发地点和造成人员伤亡数量较高的地点,并结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举报信息,通过比对碰撞和调查核实,锁定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的区域。”程涛检察官介绍到。经过数据碰撞比对,锁定辖区内某些需要开展调查核实、确认安全隐患是否存在的区域,并将上述事故位置作为调查核实的重点对象。
▲检察官前往案发事故地点实地考察
“除了梳理办案信息外,还必须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程涛检察官介绍,“自2022年8月起,我们多次前往案发事故地点开展实地考察,向周围居民发放调查问卷,核查安全隐患是否现实存在以及安全隐患的现实状况。”经调查,检察官发现案发事故地点存在交通标线不清、路面坑洼、违章停车严重等安全隐患。“道路性质不同,所属的管理部门就不同。我们通过拨打专线电话询问、政府官方网站查询、当面咨询等方式,准确判定道路性质,核实管理部门,找准主管单位,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标准提出治理建议。”检察官助理尚振杰介绍说。
为确保治理建议提出的科学性、可行性,促使双方形成共识,朝阳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小丽带队前往属地乡政府当面通报相关情况并征询意见,优化治理建议。同时,会同朝阳交通支队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协调会商。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朝阳区检察院与属地乡政府形成协同工作模式,由属地政府依托“吹哨报到”机制,及时召集相关单位进行现场会商,研究区域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措施。
▲整改前
▲整改后
“我们和属地乡政府联动履职,通过对事故道路的路面以及交通标线等设施进行整修,并加强区域监管治理,缓解了行人和机动车混行抢道等问题。”程涛检察官介绍到。目前,该地区已施划6条停止线、2条斑马线,建设了雨水、绿化、照明等配套工程。同时,属地乡政府组建了专门巡查队,在重点路段开展每日24小时值守,对道路两侧的乱停车辆进行整治。此外,属地乡政府还通过拆违工作恢复了道路周边环境,清运建筑垃圾、清除扬尘污染,切实排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朝阳区检察院建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依托在办刑事案件深入挖掘检察监督线索,在大数据赋能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专项整治活动中,精准筛查辖区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联动行政主管机关及时排查修复,取得显著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