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房山法院在基层治理样板“广阳经验”所在地南广阳城村召开“践行主流价值 共建和谐社区——涉侵占社区公共空间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此次活动以在南广阳城设立“普法驿站”作为开篇,并通报该院近三年审理的社区纠纷基本情况、主要类型和突出特点,提出化解社区矛盾纠纷的建议,并发布四起典型案例。区人大代表、社区书记、社区民警、居民代表30余人参加了新闻通报会。
拱辰街道办事处工委副书记彭超与房山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肖婧共同为“普法驿站”揭牌。
肖婧介绍,“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新型社区纠纷不断涌现,该类纠纷存在事实难认定、调解难度大等问题。房山法院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阐释并倡导核心价值理念,以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为老百姓提供行为指引。”
房山法院将以党建共建、法官工作站、普法驿站等为依托,把指导调解、化解纠纷、线上诉讼等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同时,积极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以“小案件”阐述“大道理”,重塑良好的社区治理规则,提升社区居民德治素养、法治能力和自治水平。
房山法院长阳人民法庭庭长万会兵发布了“入户门由内开改外开”“清理占道‘垃圾’索赔无理无据”“私挪围墙建小院侵占公共空间”“搭建花棚架侵犯邻居隐私”四起典型案例。
万会兵提示,四起典型案例都涉及个人权利的行使超越必要边界,侵犯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的情形。每个人都有追求舒适生活的权利,但个人权利的行使有边界。权利与义务相互对应,要坚守权利义务边界,切莫贪图“小利益”而失掉“大素质”。
新闻通报会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现场开展“模拟法庭”,以鲜活案例以案释法。
同学们选取社区里常见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通过情景再现,高度还原了从庭前准备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庄严有序、节奏流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沉浸式”庭审体验。
公共空间是文明的窗口,需要共同维护。只有从自我做起,共守文明底线,文明社区才能从号召转化为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