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三大亮点看北京职务犯罪检察工作数字赋能履职成效

本站发表时间:[2024-01-22]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检察机关是反腐败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检察业务条线主动对标对表反腐败重点领域的相关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数字革命驱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作用,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积极能动履职,不断巩固反腐败成果,持续提升职务犯罪检察工作水平,服务首都反腐败工作大局。
  扎实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
  行贿是腐败的重要诱因和催化剂,如果放任其流毒蔓延,不仅会使受贿屡禁不止,还会败坏社会风气。“零容忍”惩治腐败,既要严肃查办受贿,也应持续加大行贿犯罪打击力度。对此问题,北京检察机关通过引入大数据思维给出了答案。
  图为检察官对案件进行数据碰撞比对
  市检察院组织全市各院对职务犯罪检察业务数据及法律文书进行了数据化转换,搭建起受贿和行贿案件数据库,围绕行贿次数、数额、谋取利益属性等核心要素合理设定筛选规则,动态将案件入库与行贿追诉标准进行比对碰撞,准确区分罪与非罪,甄别犯罪线索与其他线索。完成分类后,全市各院将筛查出的行贿犯罪线索、违纪违法线索,行政执法线索进行分流,移送监察机关、相关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作进一步处理。
  北京检察机关不仅关注惩处行贿犯罪,也通过开展谋利事项实质化审查,围绕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高危领域,关注向关键岗位人员输送利益等重点行为,准确判断案件是否存在“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精准推动职能部门开展追缴纠正,对行贿所得不正当利益“紧盯不放”。
  数字赋能开展粮食购销领域整治
  市检察院组织全市各院从购粮资金走向入手,通过识别资金空转,查找虚假申请材料“双管齐下”,发现了更多“骗补”线索。经过各方联合研判,一致认为此类犯罪具有普遍性,应通过数据整合和建用模型促进系统治理。全市各院高效完善监督路径,优化适用效果,骗取粮食运费补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得以迅速投入应用。
  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联动履职,通过建用数字模型,破解“粮虫骗补”的路径“豁然开朗”。通过对全市粮库12万条购粮交易明细进行分析比对后,各院共筛查出五十余家粮库存在异常交易。在深入查证核实后,形成涉及8个区的“骗补”犯罪线索和相关职务犯罪线索近30条,目前公安机关已刑事立案13件,一批“骗补”嫌疑人被抓捕到案,监察机关正对相关职务犯罪线索开展核实,涉案赃款追缴成效初显,相关工作还在持续推进之中。
  类案调研为溯源治理开出“检察药方”
  北京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检察业务条线从类案办理出发,通过系统施治促溯源治理。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注意识别发现案发单位在履职行权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通过小切口监督模式探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持续增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咬合度”“咬合力”,完成好依法惩治职务犯罪“规定动作”的同时,也做好从源头治理腐败的“后半篇文章”。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