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曾获评最高检“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表现突出集体”——昌平检察院打造“检察生态+”工作品牌 以高质量履职擦亮生态底色服务绿色发展

本站发表时间:[2024-01-22]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立足“生态涵养区”定位,守正创新,以协同共治为目标,打造“检察生态+”工作品牌,强化融合一体、多维联动,积极探索“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的生态检察机制效能,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新格局。
  昌平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获评最高检“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活动表现突出集体”。第六检察部获评北京市优秀环保公益组织,检察官郑旭斌获评首届全国检察公益诉讼业务标兵。第四检察部何效康获评绿色生活好市民称号。
  政治引领,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主动加强请示汇报,推动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职能作用,服务保障昌平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构建起检察公益诉讼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等贯通协调机制,汇聚全区生态保护合力,切实将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检察制度效能。
办案组到现场排查违法建设情况
  深入开展调研,围绕新形势下昌平区农村发展新要求,深入各镇街实地调研涉农生态环境建设、耕地资源破坏等情况,在乡村振兴“大专项”之下设立细分领域“小专项”科学精准施策,督促靶向整改。
  凝聚合力,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构建协同共治生态保护工作格局,创新月度点评问题整改、12345市民热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等+公益诉讼工作机制,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完善线索移送机制,不断加强与环境保护、应急管理、城管委、属地镇街等10余家单位沟通协作,做实“三长+检察长”“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机制。
办案组前往涉案排污口进行现场取样
  融合履职,构建生态检察一体化新格局
  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坚持综合运用刑事打击、行刑衔接、民事行政监督、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作用,形成多管齐下驱动工作模式,依法打击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惩治相关职务犯罪,加大行政处罚监督力度。
办案检察官和助理就相关案件证据进行分析研究
  全面查证公益受损情况,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请该公司承担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2500余万元,获法院判决支持。目前,1700余万元赔偿金已执行到位。
  数据赋能,激发生态检察新动能
  积极引入大数据赋能生态检察工作,借助智能线索分析研判平台,综合利用“12345”市民服务热线、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刑事案件、行政处罚案件抓取等引入的数据,结合新闻舆情等,深度挖掘监督线索,办理涉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领域案件94件。
与区生态环境局就支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问题进行磋商
  强化宣传,扩大生态检察传播影响
与“益心为公”志愿者共同开展无障碍设施整改情况回头看工作
  充分利用“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开展“线上+线下”生态检察普法宣传,前往区残联、图书馆、滨河森林公园等地,开展宣传活动。开设“‘益’起向未来”微信专栏,发布普法宣传微视频10余期,加强公益保护法治宣传,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