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细致捕捉案件之外的潜在风险、悉心交流打开当事人心结——田璐:点滴微光,汇聚法治光芒

本站发表时间:[2024-03-14]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入选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多次荣获调研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从燕园学子到三中院审判业务专家,田璐说,自己始终难忘的,是入职第一课的内容——“作为法官,每年可能要审理几百件案子,但老百姓可能这一辈子也就来一次法院。你就是他们眼中中国法治的样子。”
  法槌一响,定下的是良心
  “反正我也没钱,你总不能让我去抢劫吧!”
  以前开飞机,如今送外卖,黄先生的人生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服务期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自己还需要承担100余万的违约金。这是田璐审理的一起劳动争议二审案件。
  几年前,黄先生入职某航空公司,历经层层培训选拔,获得了飞行员执照。然而,受行业形势等因素影响,他半年内飞行不到二十小时,每月只能领取基本工资。一番考虑后,黄先生选择了离职,也因此陷入了与原公司的纠纷。
  案件并不复杂,维持一审判决无疑是符合法理,省时省力的答案。而田璐却捕捉到了案件之外的潜在风险。
  几番交道打下来,黄先生略显偏激的态度让沟通陷入了死胡同。可一想到案件对这位年轻小伙的影响,田璐一次次将结案的念头压了下去。握着草拟好的判决,田璐思考再三,还是决定从公司方面入手,瞄准降低赔偿金额再试一试。
  “这笔赔付金对这位年轻人来说确实影响很大,他一开始工作就在这家公司,也算是‘元老’,对公司一直也有感情。公司也不会希望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在田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下,公司的态度终于出现了松动。在组织进行多轮沟通后,公司做出大幅让步,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调解。
  本可以简单维持的纠纷,却花费数周时间进行调解,只为更加圆满的结果。自2012年承办案件以来,田璐已经参与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无一错案。她说,“法槌一响,定下的是良心。能够帮助当事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问题,感觉到生活的希望,这时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穿越山海,公正不止于法律
  北京到香港,当事人距离2000公里;庭内到庭外,案件标的额200余万。在田璐审理的一起股权转让纠纷中,当事人李先生因股权激励与入职多年的“老东家”对簿公堂。
  股权激励纠纷涉及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多个法律领域。从法律关系认定到纠纷解决机制、法律适用选择,摆在田璐面前的案子,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田璐知道,关键还在于事实的厘清。
  “所以法院就是这样牛不喝水强按头?公司怎么说,你们怎么信?”线上法庭谈话时,李先生接下话茬,言语中是浓浓的火药味儿。田璐没有忙着辩解,而是选择倾听。通过李先生的讲述和手中的材料,案件的真实情况也在沟通中一点点明晰。
  “您认为公司利用优势地位误导您签署了合同,是否能够提供相关证据?法院会依法支持您的合理诉求……”经过田璐的释法说理,李先生一点点认识到,这场纠纷更多是出于自己的感性判断,而公司在法律层面并无不当之处。
  通过北京云法庭,田璐顺利开庭审理了这起跨越山海的案件。几天后,正当判决初具雏形时,田璐接到了李先生从香港打来的电话,经过深思熟虑,他撤诉了。在电话里,这位曾经的公司高管坦言,这些年,自己心里总憋着一口气。那次谈话中,是法官的理解帮助他打开心结,从“牛角尖”中真正走了出来。
  倾全力审判,解百姓心结,这些年,田璐审理的案件荣获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北京法院“百案云庭”金奖等。在她看来,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是要一个理,有时是争一口气。公正不止于法律,法官必须因案施策,实质性化解矛盾问题,才能真正回应社会对法治的期待。
  探寻范式,相信爱拼才会赢
  《最高人民法院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劳动争议法律适用解答与典型案例解析》《类型化案件审判指引》……今天,翻开田璐参与的著述,善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似乎已经是这位年轻法官的标签。
  然而,故事的开头却不是这样。田璐说,来到北京三中院前,自己其实并没有审理过这类案件。而就是这样一位“新手”,却在刚来到北京三中院时接到了一个不期而至的挑战——筹备劳动争议案件新闻通报会。留给她的时间,不到20天。
  汇总梳理115份裁判文书,剖析判决近50余万字……四百八十个小时里,一头扎进办公室的田璐几乎分不清白天黑夜。搜集数据、请教同事、查阅资料、分析研判,她感觉突破了极限。“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形成范式,不仅有对法律条文的解读,还蕴含对实践经验的提炼。作为首都中级法院,必须发挥司法裁判的规则引领作用与价值导向功能。”
  五一劳动节前夕,这场以“劳动争议年度观察”为主题的新闻通报会如期召开,通过结合典型案例,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职场风险及诉讼行为进行引导。通报会结束后,对劳动关系确立、竞业限制及劳务派遣等裁判观点的释明得到大批媒体转载,引发广泛认同。
  “如果不试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田璐说,正是以这次“劳动争议年度观察” 为主题的新闻通报会为起点,她似乎找到了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灵感源泉,也与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参与人社部委托的调研课题《社会第三方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中标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调研课题《新业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的类案研究》;参与撰写《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和司法对策》,课题成果获北京法院调研课题一等奖……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今天,研读法条、研究案例依然是田璐每天的必修课,梳理争议焦点、提问纲要、待核实问题始终是她每次庭审前的基本功。田璐说,自己愿意做一名法治田园的朴实耕耘者。“每一件司法案件都饱含群众的殷切期待,身披法袍,执槌定案,必须以专注、严谨、精细、负责的态度,将各项工作做到极致,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