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近期,东城公安将日常工作中的小幸福讲给了公众。
东直门派出所
办证上门 跑出“加速度”
不久前,东直门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张女士求助,她因疾患一直没有换领本人居民身份证。
经东直门派出所民警进一步了解,张女士一直独自生活,唯一的女儿常年在国外生活,身边也没有亲属照顾。
自己长期在房山区某医院失能科室住院,因为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派出所换领居民身份证。随后,东直门派出所安排民警驱车一个多小时,到医院为张女士拍摄证件照。
看着民警贴心得忙前忙后,张女士很受感动,三次流下激动的眼泪,说道“我还想见到你们”。民警擦着老人的眼泪“您放心,肯定能!”
东华门派出所
全时服务 “不断档”
7月初,东华门派出所收到居民杨女士送来的一封手写表扬信。
之前,杨女士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到达派出所时已经是11点56分,由于担心耽误民警中午用餐,便想着先过来问问准备的材料,下午再办理。
没想到,民警笑着说“不碍事,饭不着急吃”耐心接待了她,细心帮她整理好头发和衣服,拍出了合格又让自己满意的照片。
全部办理完毕已经是12点15分了,杨女士感到抱歉,觉得自己耽误了民警的休息时间,民警反而安慰自己“这都不算事儿”,全程都很耐心热情地接待她,让她从心底感到温暖。所以她特地手写了封表扬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门(南区)派出所
热情周到 擦亮服务窗口
虽然户籍窗口每天上午9点正式开工,但有些居民常常早早就来排队等候。所以,户籍民警郎翠兰总是早早赶到做好准备,提前上岗,“不能让群众久等啊”,在她心里总有这样朴素的想法。
有时户籍室里塞满了人,待办事项一个接着一个,她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午饭了,可不管窗口来多少人,她的服务标准始终不降。
有时都快把政策“掰开揉碎”说尽了,群众还是有疑问,她便当面致电上级部门,细致的工作让群众踏实、放心。
做了30多年户政工作,郎姐有很多体会,其中一条就是:做户政需要很强的责任心,每一步骤都必须认真,哪怕有一点点瑕疵,都可能影响老百姓的利益。
为了方便群众,每个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她都“一对一”指导,一格格地教群众填写表格。为了增强“指导”效果,她想出许多“辅助”办法,比如将生僻字写在白纸上,以帮助那些不熟悉的群众。
在她看来帮老百姓解决问题是她的职责所在。时间的沉淀,让郎翠兰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派出所办户口的郎警官是个好同志,办事既热情又有耐心!”
龙潭派出所
心系群众 绽放服务之光
前阵子,康老先生到龙潭派出所咨询户籍政策。老人家2001年因出国经商注销了北京户口,现在人至暮年,想叶落归根恢复北京户籍。
现阶段,老人长期居住在天津,往返北京办理手续不便,直系亲属也都不在京,唯一能委托的人就是其他亲属,但是有些情况被委托人也不了解。
特别是老人是否属于华侨身份无法确定。根据现行户籍政策,老人如果是华侨身份就需要侨办出具华侨恢复户口的手续。
户籍民警朱文君了解情况后,多次主动与侨办沟通,帮助了解老人的情况。经过多次沟通咨询,无法按原户籍地恢复户口。老人得知情况后,情绪很是低落。感受到老人的情绪,朱文君开始大量查找老人相关信息。
朱文君已记不清多少次与老人电话沟通,平复老人的情绪,同时,他多次与东城分局沟通请示,后将老人的情况上报请示了市局,在多方努力下,老人的户口问题解决了,圆了他落叶归根的愿望。
当老人家送来锦旗时,他对民警们说的话也让大家很动容“有你们真好啊,让我有家的底气。”
细节之处很走心
走进户籍大厅,看到的是各种贴心“小物件”,可以看到医药箱、意见簿、纸笔、充电宝等一应俱全,还有专门为老年人置备了老花镜。很多措施都是根据群众的意见反馈,再结合民警在实践中的经验推出的,主打的就是便民利民。干净的环境、齐全的设施,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不断努力,使得每一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都能感觉到民警们的细致与体贴。
走进前门派出所户籍室,就能看到户政办理窗口设置的便民箱,里面有花镜、纸巾、驱蚊水等物品;在身份证办理处有镜框、梳子等。
别看这些不起眼,当拍证件照的时候,才知道它们有多重要。
东四派出所在户籍室身份证办理处设置“便民服装”,准备多件深色衣领、深色外套;增添落地镜、“便民梳妆台”摆放梳子、纸巾、发胶等。
为的是既让大家不因为衣服不合格空跑一趟,又能美美地拍出一张满意的证件照。
北新桥派出所全面升级办公软件、硬件设备。添置的老花镜、消毒液、发放暖宝宝、早开门五分钟、设置低位服务台和便民栏等举措,让群众在无意中发现“惊喜”,用“小细节”温暖“大民心”。
用“热心”打造文明窗口,用“耐心”打造满意窗口,用“细心”打造模范窗口,用“真心”打造阳光窗口,东城百姓的幸福与满意就是东城公安坚持的满满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