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大兴区检察院依托公益诉讼线索 护航“首都南菜园”

本站发表时间:[2024-08-23]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通讯员 宋淬文
  大兴区是北京市传统农业大区,2023年蔬菜产量58万余吨,产量约占全市30%,被誉为“首都南菜园”。近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大兴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徐金海依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线索发现智能分析平台,对线索信息进行归集与分析发现,食用农产品质量是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兴区检察院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工作。
  “我们对辖区50余家市场经营主体销售农产品的情况进行了摸排,发现经营主体普遍存在产品无承诺达标合格证、未按规定标注农产品产地信息问题,并对相关单位进行了立案。”徐金海回忆道。
  办案过程中,大兴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通过对问题溯源调查发现,农产品销售环节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其部分原因是生产者对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认识不到位,比如,某农业合作社部分西瓜生产主体在销售产品时,未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造成大量“无证”产品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生产端、销售端、执法端多个职权部门,需要协同履职才能形成监管合力,调查发现的问题,暴露出相关行政机关协作配合不够紧密,各环节经营主体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徐金海介绍。
  为有效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兴区检察院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充分履职。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密切协作,形成履职合力:一方面做好源头管控,开展“亮证行动”,组织各镇召开承诺达标合格证推进工作会,组织150余家生产主体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发放《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施明白纸》等材料1600余份,督促整改期间,全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累计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30.76万张,附带上市农产品5.4万余吨;另一方面强化流通监管,开展市场销售问题整治专项行动,组织60余家大型商超负责人开展农产品市场销售专题培训,通过行政约谈、责令整改等方式对1300余家销售主体开展执法检查,张贴发放《致全区食品经营者的一封信》1200余张,督促商家规范经营。
  今年7月,相关行政机关将整改情况按期回复大兴区检察院。8月,办案组开展“回头看”工作,确认相关问题已得到整改。“源头治理、全程控制、风险管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三大原则,通过检察公益诉讼,可以助推生产与流通环节监管工作的有效衔接,消除食品安全风险。”大兴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王昊说。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