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熟人诈骗——就是骗子通过QQ、微信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媒介,冒充受害人的亲戚朋友、同事老板等熟人,以遇到急事、还钱、交学费、代购等借口,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或购物代付等方式骗取受害人钱财的案件。
套路大多先是由犯罪嫌疑人拨通受害人的电话,用各种方式从受害人口中套出“他是谁”。等受害人试探性或者肯定地回答:你是某某某时,犯罪嫌疑人立即接话:对对对,多年不见,等等……,一通嘘寒问暖之后,犯罪嫌疑人编造一系列需要借钱的幌子,使人上当受骗。这种手段中犯罪嫌疑人通常是不知道被骗对象的通讯方式,于是采取“普遍撒网”,只要不断地拨打不同的电话,总有一些人“被中彩”上当受骗。
2016年1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张女士报警称,在海淀区马连洼因接到“熟人”电话,刚刚被骗汇1万元。据民警现场了解,张女士当日接到一通广东口音的来电,以为是多年未联系的远房亲戚。在寒暄之后,对方便以着急为老板垫货款为由,向其借款1万元。张女士当时也没多想,急急忙忙地就去了附近银行,哪知汇款后对方仍向其索要钱款,这才引起张女士的注意。当张女士再次回拨对方电话,便一直无人接听。恍然大悟的张女士,随即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北京110温馨提示:
一是不轻信。就是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犯罪嫌疑人通过软件可以任意设置来电号码。不管对方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更不要回复短信,不给诈骗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二是不透露。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三是不转账。要学习了解必要的银行卡常识,不要轻易尝试使用自己不熟悉的银行业务,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不要泄漏您的手机验证码和取款密码。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