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8年专题 >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北京的创新实践 > “枫桥经验”新实践

多元调解+速裁分流矛盾

北京法院探索超大城市升级版枫桥经验

本站发表时间:[2018-08-24]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黄 洁
  原标题:多元调解+速裁层层分流矛盾纠纷 北京法院探索超大城市升级版枫桥经验
  每到月底,都是杨艳最忙的日子。作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她既要弄清楚全市法院案件受理的入口,还要搞明白多元调解纠纷在立案阶段的出口。一进一出,收了多少案子,调解成功多少,不是简单的加减法。
  杨艳的计算透露出这样一组数字,今年上半年,北京全市法院受理的一审民事案件累计27.3万件,同比上升15.4%,但其中45%都借助“多元调解+速裁”成功结案,且处理周期平均只有38.5天,比普通一审民事案件缩短92.5天。
  变化始于2016年初。从那时起,北京高院立案庭开始在全市法院全面推开立案阶段多元调解工作。北京高院副院长马强说:“北京调解力量多元化,调解组织成熟,北京法院更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引领、推动和保障,让更多的矛盾纠纷通过多元调解和速裁程序更好更快地解决,探索一套适用于超大城市的升级版‘枫桥经验’。”
  人民调解与法院紧密对接
  7月24日,记者走进通州区人民法院“通和”人民调解工作室时,调解员们看卷、打电话、调解,忙碌如常。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北京市优秀人民调解员”王蔚。现年46岁的王蔚,当过十几年法官,辞职去北大读完研究生,又先后在国家部委和中信集团重要岗位任职。2017年2月,有单位给她开出百万年薪,她却对通州法院的人民调解员招聘动了心,结果就真成了一名驻院专职人民调解员。在别人看来,王蔚的选择不可思议,可她自己却说:“我觉得自己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按照通州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模式,王蔚和另外14名调解员分别被编入了立案速裁庭的7个审判团队内,每个团队配一名法官,一名助理,两名书记员和两名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既负责在诉前调解案件,也负责在法官指导下调解进入速裁庭的案件,遇到任何疑问或困难,调解员可随时向团队寻求帮助。
  对于如何发挥好人民调解员的作用,通州法院立案庭庭长杜鹏颇有心得。“我们把调解员的调解结案数也计入团队,对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实行双考评,审判团队对调解员的评优评先有一票否决权,调解员的评价也占到法官年底考评的30%。”杜鹏说,有了包括考评、保障、培训等在内的人民调解员履职机制保障,今年上半年,调解员与团队配合已经成功调解案件4036件,人均结案288件。
  北京高院立案庭副庭长张华也认为,北京法院的人民调解员这支“编外军”作用不可小觑,他说:“市司法局给了我们很大支持,通州、丰台等很多区法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发布调解员招聘公告,组织考核考试,再经司法局备案上岗,各取所需。目前,全市法院选取的669名人民调解员中,具有法律工作经验的占到93.4%,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占54.8%,是一支精良的调解员队伍。”
  记者了解到,北京法院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工作起步较早。自2007年,西城区、丰台区、顺义区法院就率先开始此项工作的探索。2016年,北京高院与市司法局密切合作,就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工作先后达成一系列协议,明确提出建立“紧密型诉调对接机制”,让人民调解员不仅仅只是搬张办公桌,自己调调案,而是真正融入法院,靠近法官,让更多纠纷在人民调解员手上化解,让法官集中精力审理复杂案件。
  创新专业性诉调对接模式
  在西城区人民法院金融街法庭转为诉前调解工作所设的调解工作室内,副庭长童飞向记者讲起了一起复杂的证券纠纷案件。
  2016年底,一支受债务危机影响的基金到期后无法兑付,导致与其相关联的4家证券公司因为无法正常回购发生连环违约,违约规模一度超过10亿元。涉及机构多、数额大、法律关系复杂,消息很快传遍证券行业。随即,两家涉事金融机构提起了诉讼和仲裁程序,矛盾的激化和蔓延一触即发。关键时刻,中国基金业协会加入到诉前调解的工作中。
  童飞是这起案件的承办人:“为了避免金融机构主体间的矛盾产生恶劣影响,我们当时和基金业协会一起,根据他们拿出的几个方案,联合开展了调解工作。”2017年12月12日,案件涉及的全部七方当事人签订调解协议,并由西城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一次性妥善处置了账户资金分配和后续债务追偿的所有问题,行业性调解组织的优势在这起案件中尽显。
  谈及北京法院的“诉调对接+速裁”工作模式,不能不提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这是全国首家省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行业协会,目前有会员单位66家,已经承接了北京法院分流导出的互联网、医疗、证券等专业领域纠纷的调解工作。去年一年,多元调解促进会会员单位自行调解与法院委派委托调解成功案件11974件。
  除了充分发挥行业性调解组织在矛盾化解中的优势,北京法院还充分利用首都的律师资源优势,开展律师调解的试点工作。其中,收案量始终位于全国前列的朝阳区人民法院,已经选聘了125名律师担任特邀调解员,占该院特邀调解员的52%,2017年调解成功1537件;丰台区人民法院引入3家律师调解组织,在立案大厅专设律师调解工作室,由律师调解组织直接派驻律师调解员为当事人开展调解工作。
  信息化为纠纷处理提速
  走进朝阳区法院立案大厅,已近中午,可这里却一点没有午休的影子。今年以来,朝阳区法院以77587件的总收案量居全国基层法院第一。
  在拥挤的立案大厅角落,几个年龄相仿的中年人凑在一起,在一台机器上指点比划。他们在研究的正是这台自助机器上安装的诉讼风险评估系统,借助这套系统,涉及离婚、物业、买卖等16类常见案由,当事人根据预设问题进行勾选,就可以得到一份个性化的诉讼风险评估结论。评估结论依据时间成本、经费支出、专业知识、人际亲情等多方面综合评定,可以引导当事人对自己的纠纷合理预期,选择多元的纠纷化解途径。
  “虽然我们没有对诉讼风险评估系统引导调解的实际情况做过精确统计,但立案大厅的导诉法官们都看到,不少当事人拿到评估结果后,转身出了立案大厅的门。”朝阳区法院立案庭庭长韩毅刚介绍说。
  在6月底刚刚上线使用的智能办案系统“北京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上,每起纠纷流转到哪个节点,哪些案件进入速裁庭,哪些案件流转到普通审判庭,都在系统里一目了然。记者了解到,智能办案系统在北京法院的“多元调解+速裁”工作中运用得越来越顺畅。通过系统内嵌的要素式调解,笔录和文书自动生成,实现了简单纠纷快速处理。
  朝阳区法院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速裁案件要素式审判的排头兵,该院调研发现,在各类案由中,民间借贷、金融贷款纠纷和肖像权案件收案增长明显,最高涨幅达到347%,要素式审判的信息化落地就从这里开始。朝阳区法院院信息办主任任小燕带领着她的团队,推出类案要素式审判信息化模块,实现速裁法官在类案审理中批量生成法律文书。
  对于北京市法院所打造的“多元调解+速裁”模式,马强说:“我们就是要着眼于矛盾纠纷化解规律本身,让法院发挥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让大量矛盾依靠人民群众、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推动形成层层分流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
  记者还了解到,为解决“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机制的基础保障,北京市委政法委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综治考核体系,并协调财政部门保证每年充足的固定专项补贴。目前,北京市委还批准全市15家基层法院建设总计8余万平方米的诉调中心,进一步发挥区域矛盾化解和区域治理的实效。
  记者手记
  北京法院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起步很早。而“多元调解+速裁”的创新模式,则进一步实现了让更多简单纠纷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方式解决,让简单案件通过速裁程序快速审理,让矛盾纠纷软化处理、简单处理、高效处理,实现矛盾纠纷不激化、不深化、不恶化,探索出了在首都这样的超大城市适用的“枫桥经验”。北京市各级法院也分别结合本院基础资源和优势,推出“一院一品牌”,院院有特点、有亮点,有看点。
  新时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法院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怎样找好定位,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各种纠纷解决方式始终,北京法院在探索。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段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