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2年专题 > 北京金融法院一周年 > 工作亮点

积极延伸金融审判职能

本站发表时间:[2022-03-29] 来源:北京金融法院 作者:

北京金融法院始终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职责使命,自觉把法院工作融入国家重大金融战略实施中,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找准司法保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

一是积极回应金融改革创新的司法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把握北京“两区”建设中的司法需求,制定《关于为北京“两区”建设中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举措》,依法支持“两区”建设任务中102项金融领域政策落实到位,保障和促进金融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第一时间对相关案件进行分析预判,出台《关于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意见》,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助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北京金融街服务局、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管委会等四家单位合作设立“金融科技法治研究中心”,在金融、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调研,加强数据权利、数字产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推动健全金融科技治理体系,服务保障金融科技示范区建设。

二是打造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促进金融领域良法善治。充分发挥法治在金融治理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扎实做好审判执行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延伸职能推协同,广泛对接“一行两会一局”等金融管理部门、中国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在京金融行业协会以及知名高等院校,目前已与3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凝聚金融法治合力。开展数据协同。积极推动与监管部门的数据互联共享与风险联动预警,比如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对接,引入“冒烟指数”,通过金融风险的量化与分级预警,在各审判阶段对审判人员进行风险提示;同时将金融司法大数据纳入“冒烟指数”后台的人工智能分析,进一步精准评价企业综合风险的量化等级。促进政策协同。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加强政策沟通和信息共享,协调金融风险预防和处置,共同研究金融领域法治建设等问题,强化金融监管和金融司法政策衔接配合,促进行政执法尺度与司法裁判尺度统一。推进资源协同。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等6家行业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将行业调解资源引入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打造行业调解与诉讼有机衔接的工作格局,成功调解一批民商事案件,调解成功的案件标的额最高达2.2亿元。加强智力协同。组织召开多次高端研讨会,围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证券行政处罚、大数据时代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私募基金合同案件疑难法律问题、反电信网络诈骗中金融治理法律问题等相关议题进行专题研讨,相关研讨成果以调研课题、政策建议等形式予以转化,服务金融治理。

三是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金融司法大数据研究(北京)中心正式落户北京金融法院。成立大数据分析研究小组,坚持“数”助决策、“数”防风险,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对近五年全国金融案件进行深入分析,形成《金融领域司法案件大数据分析研究报告》;围绕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隐患、学科类教培机构上市公司退市法律风险等开展专项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圆满完成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治理体系与金融安全”及“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2个平行分论坛法治版块的筹办工作,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首次集中传递了法治的声音,树立了金融市场法治化的“风向标”,达成了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协同配合、共同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的高度共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