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年专题 > 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以案说法

斩断伸向孩子的那只“网络黑手”

本站发表时间:[2023-09-12] 来源:北京市检一分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编者按
  2023年9月11日至9月17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北京市检一分院特推出“案读网络安全系列”,从传统犯罪网络化、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等四个方面明法解规,助力守护网络安全。
  典型案件
  2017年1月,骆某使用化名,通过QQ软件将13岁女童小羽(化名)加为好友,通过言语恐吓,向其索要裸照,并通过小羽的校友周某施加压力。小羽被迫自拍裸照十张,通过QQ软件传送给骆某观看。后骆某又以在网上公布裸照相威胁,要求与其见面、开房,企图实施猥亵行为。某市某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骆某行为构成猥亵儿童罪,于当年6月5日提起公诉。后经人民法院审理,作出终审判决,认定被告人骆某犯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检察官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款: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胁迫、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视频聊天或者发送视频、照片等方式,暴露身体隐私部位或者实施淫秽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以强制猥亵罪或者猥亵儿童罪定罪处罚。
  检察官提醒
  “隔空猥亵”套路变化不断,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广。行为人虽并未实际触碰未成年人的隐私部位,但对他们造成的伤害未因“隔空”而减少。
  未成年人要警惕交友陷阱,切勿在网络上透露个人信息和隐私图像,坚决对网络侵害说“不”。家庭是保护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道防线,要加强未成年人上网的家庭引导,积极参与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活动,谨防“网络黑手”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网络平台也应尽到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强自身监管,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绿色的网络空间。在此,检察官也劝告有此类动机的人群,“隔空猥亵”本质仍是猥亵犯罪,不因山海之远而成为法治盲区,隔着网络“隐身”作恶同样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