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景山最后一个平房社区,有一位49岁的社区民警。
他一头银色短发干净利落,在棱角分明的高挑眉下,蕴藏着一双锐利的黑眸,挺拔高大的身材,浑身由内而外散发着人民警察的浩然正气。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经是一名有着21年丰富经验的优秀侦察员,侦破了很多大案要案,多次立功受奖。6年前,他主动前置派出所,做了一名社区民警。
他是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广宁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宁,兼任麻峪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在202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季度评选现场,他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向往.......
01
种子
王宁打小长在胡同,他经常能看到“片儿警”跟大爷大妈一起聊天的场景。
在他的印象里,“片儿警”就像长在胡同里似的,张家长李家短他都知道,谁家有个什么事儿,民警也总能给解决好,是大家伙公认的“热心肠”。
“片儿警的工作,是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岗位,那种心贴着心的热乎劲儿,是我儿时最暖的回忆……”
图片
不只是“片儿警”的影响,姥姥对他的言传身教,也是王宁最终选择从警的动力来源。
“我的姥姥19岁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人民公安。”
“她总说,能够为党、为人民工作,是最最光荣的事!”
1996年,王宁大学毕业,所学的是英语专业,这在当时是非常抢手的专业,但他没有接受高薪企业递来的“橄榄枝”,毅然决然选择加入北京公安队伍。
“我当了警察以后,姥姥对我的要求更加严格,第一时间要求我写入党申请书;入党以后,又常提醒我时刻要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真理,为人民服务”。
王宁的母亲也特别自豪孩子成为一名警察。在全家人的支持下,王宁全身心投入公安工作,28岁时,就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在侦察岗位上荣立个人二等功。
就这样,王宁逐渐成为业务骨干,一切都按着他当初对警察向往的方向发展。
一次,他去派出所开展工作,恰好遇到社区民警们在探讨工作,这让他回忆起小时候胡同“片儿警”的工作画面,再一次激起了要成为一名社区民警的想法。
社区民警距离群众最近,服务群众最直接,遇到的问题也大多是繁杂细碎的琐事。但这些日常的琐碎、群众的需要,都在王宁的心中扎了根,也唤醒了他儿时关于那位“片儿警”的温暖回忆。
02
筑基
2017年,有一个前置到基层的机会摆在王宁面前,他主动申请从职能部门前置到广宁派出所,实现了他的“片儿警梦”。
刚到所时,王宁发现自己的“责任田”,远远比他想象的复杂:“我负责的辖区是麻峪北社区,这里跟门头沟接壤,企业、养老院、大型市场、小区、村落、学校,什么都有……无论是单位社区归属问题,还是治安状况都比较复杂。”
该如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呢?
王宁主动向所里领导、同事和相关职能部门请教,系统学习社区工作的业务知识,一步步沉入社区:
在刚接“片儿”时,王宁对自己提出每天至少三万步的要求,直到“记住”辖区每一个角落的情况:走到哪都能知道这家“姓什么,叫什么,家里有几口人,最近有什么情况”;
深入社区后,他更加注重学习优秀社区民警工作方法,积累工作实例进行分析推演,在举一反三中形成了一套适应自己辖区情况的管理方法——“六常工作法”:
常找居民聊一聊,常到家中坐一坐,常去市场查一查,常在街坊走一走,常把警情讲一讲,常在群里发一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王宁对辖区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工作也越来越顺手了。
03
赋能
随着工作的深入,王宁意识到:“很多事情,单靠社区民警自己,是干不好的。”
为此,王宁充分发挥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村)党组织副书记的优势,积极协调居委会,参与创建了“平安麻峪北十大安全体系”,从租居、消防、交通、公共安全等十个方面关注社区安全,构建了党建引领、老街坊议事厅、出租房屋自管、微型消防系统、八方联动平安模式,全方位牵动好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展各方面安全工作。
同时,王宁还组建了一支群防群治力量,收纳了老街坊积极份子、企业安全负责人、市场管理者等多方力量,及时搜集群众诉求、矛盾纠纷等方面情况,同时安排警务站流管员进入社区、市场,开展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摸排、登记等工作。
通过一系列措施,王宁不断拓宽社区警务工作触角,不仅能够及时获知辖区动态,遇到一些紧急、复杂的情况,也能第一时间迅速处置。
2018年,王宁通过群防群治力量发现一个重要线索:一家餐厅超出经营范围,经常组织老年人听讲座、领奖品、推荐一些投资理财产品。
王宁知道后,第一时间上报了线索,同时前往餐馆劝阻老年人理性投资,通过王宁的努力,成功为近千名老年群众挽损上千万。
群众的“急难愁盼”,始终是王宁心中最牵挂的事。他主动搜集诉求,将这些关乎群众的“大事小情”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每天拿出来看看,一笔一笔的“核销”。
有一次,王宁在聊天过程中注意到,一位快满六十岁的老人存在“完全满六十才能领老年卡”的误解,他一边向老人说明可以提前半年办理,一边琢磨着“得整理一套政策汇编出来,这样居民们才能少一些误解,生活、办事也能少跑一些弯路”。
说干就干,他主动向人事局、劳动局、社保局、民政局等各个部门了解政策,提炼内容、整理成册、随时更新,并且把这些汇编放在居委会,方便居民查询。遇到社区居民有政策方面的疑问,他都能最快速度做出解答。
就这样,王宁从一点一滴小事开始,慢慢走进了老百姓心里,成为了辖区居民心中无事不管的“金管家”和能谋善断的“主心骨”。
“有事找王宁”已逐渐成为群众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的第一选择,他的电话也成了24小时在线的“王宁热线”,甚至有大妈把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本”交给他保管。辖区居民都说:“王警官靠谱,我们信他!”
04
护航
信王宁的不止有辖区的居民,还有在他辖区里的商户们。
爱玛裕市场,是王宁辖区里最大的商场,也是北京西部最大的家居建材类的综合购物广场,共有1300余家商户。
自2019年重新装修开业以来,这里就成了京西装修必打卡地,特别是周末节假日这里来往人流络绎不绝。
“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我觉得咱不光得管理市场一些治安问题,整个市场的繁荣也要考虑进去。”
王宁在最开始的走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商户缺少法律常识,常常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陷入困境,找不到解决方法。
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王宁主动想办法。
他先是把所有商户按市场楼层区域进行划分,组建了14个微信联络群,通过微信群每日向商户发送法律常识和安全防范提示,提高商户的防范意识,商户有事发到群里他也能第一时间掌握,为商户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同时,主动联系并配合工商部门、市场管理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展联合检查,对违规经营商户进行普法宣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经营秩序。
遇到买卖双方矛盾纠纷,会同群防群治力量第一时间到场,尽快调解处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和商场内。
“王宁是一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好警官!爱玛裕市场自从有了他,商户心气更顺了,市场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市场负责人齐经理称赞王宁道。
在王宁的不懈努力下,爱玛裕市场经济类纠纷警情下降16%,市场周边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除了爱玛裕市场,爱玛裕考试中心也是王宁最关注的地方,考试中心一年承接各类资格考试40余场、服务全国各地考生4万余人。
王宁常常想,“一场重量级的考试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对于全国各地考生而言,安全、和谐的考试环境对考生在考场上更好的发挥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考试期间考场周边秩序平稳,每逢考试,王宁都提前到达考场维护周边秩序,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情况。
除了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各类考试主办方负责人都认识王宁,对他的工作赞赏有加:“王宁警官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只要见到他在这,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心里就觉得特踏实。”
05
结
无论过去多少个10年,王宁都能记起,小时候胡同里,那个印象里背脊挺直、身材高大、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的“片儿警”,和警民之间始终流淌着的暖意。在他的潜意识里,那时候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带着夏日光晕的美好。
“小时候那位片儿警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能收获群众信任和认可,这份信任和认可,就是我的追求!”
如今,已近50的王宁,身上始终都带着一股子干劲儿,他说他的小本子上还记着好多事儿要去办;
他说他现在基础已经打牢了,有能力去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儿了;
他说自己正处于做社区工作的黄金年纪;
他说他对职业、对岗位充满着憧憬与想象,因为他始终牢记姥姥说的话:“为老百姓干事儿,最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