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磊,北京市通州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2015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按照“苦练内功、外塑形象、兢兢业业、力求实效”的工作思路,能动履职、敢于担当、爱岗敬业、守正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忠诚担当
解决涉企法律问题
基层普法工作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可以言说,但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我希望自己如苔花般努力绽放,不啻微茫,造炬成阳。
2021年底的一天,北京城市副中心服务中心大厅负责同志给郑小磊打来电话:“来办事的企业经常有很多法律难题,怎么能预先规避这些法律风险?”
接到求助后,郑小磊带领团队积极行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首家“公共法律服务企业法治体检中心”进驻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于2022年1月20日正式启用。服务大厅设立了两间“法智小屋”,派驻律师轮流值班,“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提供“普惠式供给体检”和“个性化要约体检”项目,及时解决涉企法律问题,并将服务和机制拓展到“跨省通办”服务。
在一次线下“法治体检”活动中,一位刚成立公司的企业负责人找到了郑小磊,咨询关于合同规范、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郑小磊和“坐诊”律师帮助他逐一分析,提出建议。事后,该负责人专门对郑小磊和律师表达了感谢,“免费的‘法治体检’,真是给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
目前,企业法治体检中心已经为超过300家企业提供了精准服务,线上、线下联动普法宣传、政策解读惠及数十万人。
“作为一名普法人,能够在城市副中心发展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既是责任,更是无限荣光。”
暖心为民
拆迁不拆家
后来回想那段日子,我忍不住问自己,是什么能让自己像“铁人”一样在战斗,忍着病痛也要坚持在一线,不计回报地奔走......我想,是纠纷化解后那久久不愿放开的双手,是问题解决后的那句“你们可不可以常来”,是签约成功后笑意满满的面庞,是司法行政人对人民群众深沉的爱。
“你们是区里派来的好干部,是真心为我们老百姓着想的人,看见这个姑娘就像看见了我孙女一样。”这是郑小磊在潞城棚户区改造法律服务过程中,90岁高龄的李奶奶对她说的。
为响应通州区“建设副中心、向前站一步”的号召,郑小磊积极参与潞城棚户区改造重大项目,先后驻扎常屯、堡辛等地开展法律服务,当好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和法律服务员,协助解决了多起多年无法解决的法律难题和拆迁纠纷。李奶奶家的纠纷就是其中之一。
李奶奶对拆迁没那么多概念,但见不得家人因几间房变得生分。纠纷梳理不难,心结打开不易,郑小磊和同事一起,顶着骄阳、冒着酷暑多次上门,逐一跟李奶奶的儿女讲解拆迁政策、继承份额、遗嘱效力,最后一家人冰释前嫌,顺利拆迁签约。郑小磊用周到、耐心、专业的法律服务,帮助李奶奶“拆迁不拆家”。
痴迷热爱
将普法做出成绩
热爱就是对工作有敬畏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开展“美好生活·与法同行”普法宣传活动
2022年,通州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成功创建,建立全市首家“公共法律服务企业法治体检中心”,基层依法治理做法荣获通州区“十佳”品牌,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再创佳绩......
郑小磊带领着普法小队,用痴迷和热爱,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建宣传全员发动,全区各单位齐发力;以笔铸剑、以文辅政,总结法治建设亮点被学习强国、《法治日报》《北京日报》等中央及市级媒体刊载推送40余次;深化惠企法治宣传,开办“法治精品会客时间”20余场次,“线上+线下”直接受众30万人;统筹基层法治力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基层普法行”2300余场次……这些简单的数据背后,是郑小磊和她的普法小队忙碌的身影,是全局上下对工作的热爱,更是首都司法行政人追求卓越的勇气和决心。
一代又一代司法行政人
为京华热土发出的点点微光
奋力谱写着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新篇章
郑小磊说,这份荣誉
属于你,属于我
更属于为脚下这片土地
奋斗过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