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年专题 > 法护童行 守护少年的你 > 法治保护

延庆法院少年法庭:为你,千千万万遍

本站发表时间:[2023-05-26]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为你,千千万万遍”——是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里最为打动人心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而今,这句话已经不仅仅适用于赞美那些纯粹无私的友谊,更适用于激励所有为了梦想和信仰而不懈奋斗的人们。
  在北京延庆,便有这样一个为了少年审判事业而耕耘奉献的群体——延庆法院少年法庭。该法庭由立案庭(诉服中心)、刑庭、执行局选派的三个专业化审判团队组成,共有干警12人。回首即将过去的2022年,这个小小的少年法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实现新发展,为延庆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01
  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少年法庭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关系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关心关怀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科学谋划少年儿童事业发展。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也在新时代里阔步前进。
  在党和国家的号角中勇立潮头,于人民群众的期盼里埋头苦干。千千万万遍座谈交流、走访调研,党建共建、府院联动,只为把工作做得扎实、再扎实一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倡导制度先行,推动少年审判队伍在党建引领下行稳致远。
  在院党组的研究部署下,延庆法院先后制定出台《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少年法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延庆法院少年法庭的人员构成亦是该院党组深思熟虑、精挑细选的结果。法庭成员以党员模范、业务骨干为主,曾获“全国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延庆法院党员先锋岗”等荣誉称号;法庭突出政治标准,支部党建品牌荣获首都法院党建工作优秀创新案例,相关工作获延庆区委领导批示,同时被多家市级媒体宣传报道。
  “顺大势,当谋大同。”深度参与综合治理,发挥群团组织覆盖优势,携手构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
  2022年2月16日,延庆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俞里江一行先后走访区妇联、团区委;3月1日,俞里江又率队赴区教委、民政局调研。随着与辖区单位联动合作的层层深入,“法融万家”“法融青春”司法服务品牌应运而生,北京法院首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全区各乡镇街道30余家心理服务站为该院开放资源共享平台,31名干警受聘成为延庆区法治副校长,定点对接全区57所中小幼学校,全年开展普法活动50余次,受众达7万余人,区民政局也为涉未案件家庭救助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兜底保障。
  2022年8月24日,延庆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董晓军率队与两家社工事务所进行第一次座谈交流。仅一个半月之后,延庆法院便在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件中委托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提供了观护服务,标志着该院首次在涉未案件中引入社会观护制度。社会观护员作为代表社会立场的第三方力量介入涉未案件,可以为审判工作和双方当事人提供科学建议和决策参考,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助力做到“案结事了”。
  02
  充分履行审判职能,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
  做好新时代少年法庭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是新时代少年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有效实施未成年人法律法规的法律要求,是建设更高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的有效途径。
  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谋划推进少年法庭工作,把少年审判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千千万万遍奋战在卷山案海、奔忙在审执一线,只为让法治的阳光温暖照耀每一个“少年的你”。
  通过建立涉未成年人案件立、审、执一体化通道,延庆法院少年法庭目前已累计审执涉未成年人案件近500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延庆法院积极探索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联动融合,制作“一令二书”,“刚柔并济”呼唤亲情回归。《家庭教育指导令》,是以“刚性手段”要求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并责令其改正错误;而《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及《主动履责承诺书》,则采用“柔性司法”形式,将普法宣传和案件审理相结合。目前,该院已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百余份,均收到监护人签字的《主动履责承诺书》。
  在一起未成年人抚养权纠纷案件中,刘曼宜法官抓住双方当事人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都非常关注这一关键点,对关系已经剑拔弩张的两人进行调解。刘曼宜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向双方当事人明理释法,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大人之间的火药味不应该让孩子闻到。谢谢您,刘法官,我们以后不会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了!”已经心平气和的双方当事人向刘曼宜这样保证。
  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的审理中,延庆法院少年法庭牢固树立新时代少年司法理念,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精神,将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案件办理之中。
  被告人陈某系在校学生,犯罪时不满16周岁,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接到判决后,陈某多次询问,服刑期满后还能不能重返校园。听闻他有此顾虑,案件承办法官吕行菲坚持前往延庆区看守所,对即将入监狱服刑的陈某进行判后帮教,向其解释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相关规定,着重就服刑期满后的复学程序进行了说明。“吕法官,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改造、好好学习,以后再也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儿了!”得到肯定答案后的陈某,眼睛里重新充满了希望。
  在涉未案件的执行过程中,延庆法院坚持专案专办,制定专门团队办理抚养费、监护权、探视权等纠纷,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法治宣传、心理疏导等工作,同时为特困未成年当事人提供执行阶段司法救助。
  一起离婚纠纷案件调解成功后,女方给孩子改姓遭拒,随后她便拒绝男方探视孩子,于是男方向法院申请执行。案件承办法官刘建军选择聆听孩子的心声。在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后她了解到,孩子并不愿改姓,很担心改姓后会被同学关注甚至嘲笑。随后,刘建军从母亲的角度与女方促膝长谈,最终女方选择尊重孩子意愿,并承诺积极配合男方行使探望权。“孩子姓什么都是我的骨血,她只要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好!”解开心结的女方终于释然。
  03
  持续深化少年法庭改革,推动特色未成年审判制度和工作机制更加成熟定型
  新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态势和规律,对少年审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指出,要以依法保护未成年健康成长、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少年审判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更加有效融入“六大保护”为依托,全面推动新时代少年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
  树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少年审判工作理念,探索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审判方式。千千万万遍集思广益、开拓进取,奋楫笃行、守正创新,只为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征程上留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浓墨重彩的一笔。
  加强阵地建设,为少年审判提供智慧法院建设的加速度。今年以来,延庆法院少年法庭先后打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未成年人工作室、心理疏导工作室,引进智能心理压力分析仪、心理沙盘等专业化设备,聘请5名专家志愿者入驻,配套开发5大主题20余门课程,为接受教育指导的监护人提供普适性与针对性皆备的专业服务。
  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和综合审判改革,为少年法庭实质化高效运作、专业化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延庆法院按照“融合式审判、项目化管理”机制,从审判理念、审判组织、审判模式、审判及社会治理四个维度重构少年法庭组织体系,制定项目化管理清单,实现未成年人案件“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平台流转”“一个体系解决”。
  坚持系统思维,助力破解少年审判折射的社会问题。今年以来,就审判实践中发现的未成年人相关问题,少年法庭审判团队先后发送4份司法建议,从源头上化解纠纷,推动完善社会治理,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机制制度不断完善。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审判团队主观能动性。该院制定《未成年人审判考核管理办法》,除考察办案数量外,将社会调查、心理疏导、法庭教育、延伸帮教、法治宣传、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科学评价少年法庭工作业绩,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在少年审判这条路上,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当得知延庆法院少年法庭获评北京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之后,作为主管该项工作的院领导,董晓军这样说道,“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但我们依然在路上。”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