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召开,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首都司法行政系统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8名调解员荣获表彰。观澜君开设“全国模范”专栏为您带来他们的故事......
今天一起走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杨平
调解员简介
杨平,北京市通州区玉桥街道玉桥东里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2003年至今,从事社区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20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调解业务能手”“北京市一级人民调解员”。其所在调解组织荣获北京市“人民调解和防止矛盾激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幼儿园私改烟道,拆了窗子还堵道
全楼居民不干了,百余个人把事闹
赶紧反映给杨姐,第一时间就来到
调解纠纷又吹哨,九个部门齐报到
不推诿来不吵闹,一天之内全拆掉
四方联席效率高,社区居民拍手笑
......
辖区内一幼儿园私改烟道,居民反映强烈,杨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眼看施工方与居民之间气氛紧张,凭借其近二十年在社区树立的威信,杨平先代表社区呼吁居民理性处理,随后立即和居民中的核心人物重点沟通,同时安排调解员安抚其他居民情绪,之后通过“四方联席会” 和“吹哨报道”展开调解工作,统筹物业、幼儿园和职能部门现场调解并解决。后居民称赞事情办得快、准、好,专门为此事编了这首打油诗。
党建引领 细化调解工作
工作中,杨平始终坚持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为理想追求,注重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以构建社区“大党建”为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社区治理难点和群众急难愁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建微创新、党建微服务、党建微治理方面积极探索,坚持科技赋能化解社区矛盾,推进诉源治理。
建立居民微信群,详细记录居民反映问题,形成社区频发问题数据库;带领团队深入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并建立物业、供暖、停车等相关法规法条数据库;建立问题反馈统一话术语录、服务性居民业务办理操作流程备忘录,让团队每位成员都变成调解工作小能手,让问题快速、合规、标准解决。同时,将“四方联席会议”“居民代表议事协商会”“吹哨报道”、楼门长上门普法、社区中华传统美德宣传与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相结合,走出了一条自治、德治、法治、共治“四治”融合,助力和谐平安社区建设的新路子。
情理结合 分类解决纠纷
李大爷反映被儿子李某虐待,经了解,杨平发现李某有两次动刀攻击的行为,李大爷还报了警。综合评估后,她联合社区律师共同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原来李某的母亲已过世,李某表示母亲在世时父亲对他们不好,也没有为母亲出治疗费,心里本就有怨。现问题出在房子上,李大爷有两处房产,其一在海淀出租,房租由李某用于偿还其在通州房子的贷款,李大爷想收回海淀出租房自行居住,李某不同意。杨平从亲情出发,讲中华美德,讲孝道,律师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调解,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此次纠纷圆满化解。
在多年的调解工作中,杨平总结出做好调解工作的几个诀窍:一是平时对居民真心实意,努力获得信任与认可,日常社区工作中和居民搞好关系,调解工作自然好推进;二是对于家庭纠纷、邻里纠纷,需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律为依据讲理,以亲情为主线讲情,才能达成各方满意的结果;三是对于居民和商户经营类纠纷、邻里纠纷,需要“公平公正”,把道理摆在台面上,不偏不倚;四是对于居民与物业、居民和商户经营类的纠纷,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规为准绳,摆事实讲道理;五是对于群体性纠纷,精准发现核心人物,通过有效沟通,缓和事态发展,调解方案要以有利于各方、尊重各方为原则,耐心倾听各方需求,用最短时间有效解决纠纷。
多年来,杨平在基层调解工作岗位上,始终坚守为民初心,扎根社区,默默耕耘,用热心、耐心、爱心,在物业和居民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在社区邻里之间拉起了情感的纽带,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调解经验方法,赢得了居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