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年专题 > 首都司法行政系统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 人民调解员

袁海艳:脚步坚定,走在基层人民调解的路上

本站发表时间:[2023-12-25] 来源:京司观澜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前,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召开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首都司法行政系统5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8名调解员荣获表彰。即日起观澜君开设“全国模范”专栏为您带来他们的故事......
  今天一起走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袁海艳。
  调解员简介
  袁海艳,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怀北镇司法所所长。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辖区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始终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履岗尽职,为推进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和“五态”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贴近群众化解矛盾
  2021年,怀北镇河防口村的赵大爷满脸愁容地找到了怀北镇司法所,因一些家庭琐事,赵大爷和孙老太太决定分手。两人分手后,孙老太太的儿子杨某心有不甘,多次找到赵家来要求经济赔偿80万元,并扬言会拨打新闻热线进行曝光等,严重影响了赵家正常的生活秩序。得知情况后,袁海艳和怀北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多方开展调解工作,几经周折,通过历时半个月的交心谈话,最后,赵家给予孙老太太两万元作为生活补贴,孙老太太和杨某十分满意,最终,两家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袁海艳每天要面对诸多矛盾纠纷,每一起纠纷中,她都会通过打电话、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判,通过深入浅出地分析讲解,使居民更直观地了解相关政策及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
  今年6月,怀柔区怀北镇大水峪村成立了首家多元解纷工作站,在成立的两个月时间里,袁海艳接待周边4个村群众百余次的法律咨询,现场解决各类纠纷12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真正达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
  工作中,袁海艳学习“枫桥经验”,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好矛盾不上交。注重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在工作中探索深化多元调解工作方法,创建了警调衔接矛盾化解机制,五年来共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训例会100余次,化解各类矛盾1000余起。她常说:“我是农民的孩子,我所能做的回报,就是用我的青春,在基层一线,为群众更好地服务”
  尽心服务率先垂范
  2020年,为了替因精神问题走失十多年的失能人员赵某解决生活和就医问题,袁海艳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前后到通州、天津等地了解相关情况,确认赵某无任何亲属,随后向法院提请特别程序,指认小区居委会为其指定监护人。在居委会的配合下,赵某现在医院救治。
  像这样的案件,在袁海艳多年的司法工作中还出现过许多。她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无私奉献,坚守岗位。将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针对不同的信访积案,以“依靠法律维护上访人合法利益”为原则,开展调解和引导起诉、仲裁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袁海艳愈发认识到只有更多地掌握法律知识才能服务好辖区群众,为此,她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为司法所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表率作用。
  拓宽渠道积极普法
  袁海艳注重拓宽普法渠道,营造法治氛围。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工作的有利时机,开展增绿留白,嵌入法治文化元素,2017年在杨树湾建设法治文化墙,2018年在老西沟浮雕彩绘墙中嵌入法治元素,融合了法治元素的文化墙集宣传教育和环境美化为一体,成为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文化的有力途径,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法律知识,为学法用法尊法守法营造浓厚的氛围。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