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生计,法之关心。劳动争议类案件关系着百姓安居乐业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亦是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重要感知指标。海淀区人民法院坚持传承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涉劳动争议类案件裁、立、审、执、访全流程治理“快车道”,源头防治、实质解纷。2022年劳动争议案件同比下降22.54%,治理成效显著。
“多行一步,多方联动”,汇聚解纷合力
临近中午,刚结束了两场庭审的法官马敬接到了北京市某科技公司的电话,“法官,艾某、李某二人申请我公司要求支付后续工资的仲裁案件一共18件,今天下午在海淀劳动人事仲裁院开庭,我们想争取和二人在法院在审的2起案件一揽子和解”。
这是一宗因企业搬迁而引发的连环式劳动仲裁与诉讼。2名劳动者接连提起20起劳动争议仲裁,其中2起已进入诉讼程序。2起案件开庭后,马敬耐心开展调解工作,双方争议不断缩小。围绕尚在劳动争议仲裁阶段的18起案件,马敬了解到,由于2名劳动者与公司的劳动关系仍然存续,如无法一次性了结纠纷,2名劳动者或将继续申请仲裁索要后续工资。
为提高审判与仲裁效率,方便诉讼当事人,马敬法官当即前往海淀劳动人事仲裁院,与仲裁员共同合力化解纠纷。在充分征求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她与仲裁员确定了20案“先调后撤、一并处理”的工作方案,向双方当事人充分释明调解方案并确定督促履行细节。最终,2名劳动者与科技公司在2起诉讼案件中分别签署了调解协议,劳动者自愿撤回了18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马敬当日向双方送达了调解书,20起劳动争议纠纷就地化解。
北京市海淀区遍布着科技创新企业,劳动争议增量大、新类型多。多行一步、多方联动,“办理一案、化解一片”,是海淀法院化解劳资双方争议、一站式解决纠纷的法宝。
海淀法院与区人社局、总工会、信访办、司法局和企业家协会建立了“六方联动”机制,以总工会下辖“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为平台,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柔性化解。与区人社局、仲裁院和劳动监察大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类摸排重点领域、特定行业经营用工情况,全程指导调解。此外,海淀法院“向前一步”畅通“裁审保全衔接”,在全市率先协助仲裁院开展诉前财产保全,通过“以保促调”提高仲裁调解成功率。截至2023年上半年已办理诉前财产保全334件,有效推动75%的劳动争议于仲裁阶段化解。
多行一步,群众就可以少跑一次;多方合力,纠纷就可以早一天化解,这是海淀法院传承优良传统,书写新时代枫桥故事的实际行动。
“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提升治理效能
“我从没想到过,打官司能这么快,又这么简单”。
李先生因被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起诉“老东家”。立案后,他在法官的要求下填写了《劳动争议案件要素表》,涵盖入职时间、缔约情况、月工资标准等主要事实。他对照《要素表》梳理了证据,用人单位也有针对性地进行应诉,法官通过一次庭审就核实了全案情况。从填表到宣判,他只等了7天。
为实现简单案件速调快审、批量解纷,海淀法院组建专业速裁团队,结合劳动争议案件类案特点制作“案件要素表”,以“要素式”审判高效查明事实、快速锁定争点,实现纠纷“一堂清”。2021年以来,劳动争议速裁团队通过“要素式”审判结案1045件,要素式裁判文书适用占比达1/3,平均审理用时缩短27%。同时,深度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向当事人制发《小额诉讼程序告知书》,在充分保障当事人知情、选择和异议权基础上,引导其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切实发挥简案快审效能。
对于疑难复杂案件,海淀法院在精准办理的同时,从中深入挖掘长效治理契机。治已病,更防未病,聚焦“首例”、新类型案件培育选树和示范裁判,2016年以来3案入选北京法院参阅案例、30案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
在米某等15名劳动者起诉某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劳动争议案件中,承办法官李鹏注意到,这些案件尽管立案时间不同,但争议焦点都涉及加班费的计算方式。为此,李鹏先在判决中深度阐述工时认定及加班费计算方式。在案件生效后,他又主动进行判后沟通,对劳动法相关规定进行充分说明和解释。最终,该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合理调整劳动者工作时间,将六天工作制变更为五天工作制。
近年来,海淀法院针对行业监管漏洞、企业治理短板等问题,向辖区单位企业发布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和司法建议,提示防范纠纷再生。与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区仲裁委联合举办“疫情期间劳动争议热点问题解读”在线直播研讨交流活动,为用人单位指明用工理念。为了更多地发现和总结问题,海淀法院深化“12368”热线、“人和海淀”诉源治理需求响应平台应用,在平台嵌入“智能咨询”模块,就劳动、工伤等15类常见纠纷智推“法律咨询意见书”,提供智能问答4万余人次。
随着审判职能“向源头一步”,劳动争议纠纷的化解不再局限于消弭个案,更在以文书示范、司法建议、普法宣传等能动姿态,推动行业提升工作规范性、科学性。
“抓好执行,做好兜底”,切实解决难题
初冬的海淀法院执行局暖意融融,一场涉民生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正在进行。7800余万元的案款通过线上线下途径,发放到380余件执行案件的400余位当事人手中。案件多涉及欠薪企业迟迟不履行判决、当事人失业缺乏稳定收入等情况。
怎样才能尽快解决胜诉当事人的“烦薪事”?2021年,海淀法院与区人社局联合发布深化涉民生案件执行联动机制“十条举措”,将法院执行的强制力与区人社局日常监管执法有机结合,让“真金白银”更快装进胜诉当事人口袋。除了“强制力、便利性plus”,海淀法院着力加强“执源治理”工作,在区人社局设立“联动执行工作站”,同时联合仲裁院将自动履行内容写入仲裁调解书,制发《自动履行告知书》,设置履约保证和违约罚则督促自动履行。经过一番努力,2022年执行案件同比下降27.79%,文书自动履行率提升15个百分点,从源头上减少了案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对于需要司法救助的劳动者,海淀法院组织区人社局、属地街道等多部门代表参加“信访听证”,准确、高效评估劳动者情况,加快决定救助和审批发放流程。2020年至今,精准救助劳动者20名,累计发放救助金70.8万余元。对于申请人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而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的案件,由海淀法院执行局认定或经海淀区人社局建议认定“涉民生案件困难当事人”后,海淀法院在执行阶段为其建立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兜底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从60年前的浙江枫桥小镇,到60年后的北京海淀,科技发展、时代变迁之中,变的是持续创新的方式方法,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
如今,“裁立审执访”工作法已成为海淀法院参与和优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渠道,并入选中央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海淀法院始终保持着“如我在诉”的紧迫感,不断探索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有效机制,架起了一道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