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成立于2007年4月,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用以支援地面各单位开展空中巡视、警务指挥、侦查办案、反恐防暴、缉私禁毒、救援救助森林防火等飞行任务的现代化高技术警种。作为首都警航唯二的女机长张明和许多飞行员一样,无论是成长还是日常工作都充满着重重的挑战。
十一年前社会学硕士张明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选择从警,成为了派出所里风风火火直来直去大嗓门的“大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正在招收“零基础”飞行员。
“我想挑战自己,接触不同领域的工作!”
于是张明决定报考。
每一位飞行员最初都是从几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张明也是如此。但这入围只是“成为飞行员”的小小一步,想要“上天”还要经历四个月的地面理论学习和军事体能训练,九个月的驾驶技术学习。这一切都让“零基础”的张明不得不付出比同期学员更多的努力。
一次次加练,练到小腹爆出了腹肌,练到四肢布满瘀伤,十几门工科领域课程一本一本的“啃”。驾驶技术动作几千次几万次的重复,直至把所有动作生生“磨”成肌肉记忆,直至在空中遇到突发情况心跳都不再超过100以上。
2013年张明成为了一名首都警航的飞行员。
和所有飞行员一样,无论年龄几何,资历多深,都要每天进行高难度、高危险、高要求的日常训练科目。训练看似“日常”,但仅仅一个“悬停起落航线训练”就让最初的张明练到怀疑人生。“飞行轨迹要呈规定标准的下滑线,下滑轨迹要与地面呈规定的夹角,‘抠’这些细节有意义吗?”
海量的训练和实战,老飞行员们的言传身教,最终让张明明白,细节对于警航飞行员的意义。
在搜索营救、医疗救护飞行中,每快一秒达到悬停要求,就为伤员多抢出一秒化险为夷的生机。在消防灭火飞行演练中,要科学设计取水点与火点之间的往返航线,同时根据气象、火势、地形准确控制载水量。
“对于警航飞行员来说,我们担负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要为战友的安危负责。上了天,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偏差。”
关关难过,关关过。
正是警航飞行员专注于细节的千锤百炼,才让“生命之翼”坚实有力,经得住风险之重、任务之重、责任之重、生命之重!
2022年1月,张明第一次作为副驾驶参与外场航行任务,她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终极考验。任务航线途径多个城市和多种复杂气象环境,驾驶难度远超平常……途中更是遭遇了突发的恶劣天气,不得不临时调整方案。张明严格按照机长指令,准确预判维持飞行状态、调整飞行编队上至最大飞行高度,云端穿行那一刻她临危不乱,沉着应对在危急时刻保证了飞行安全,圆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张明参与执行空中航拍转播任务。历史的进程没有暂停键,见证的时刻仅在一瞬,她需要驾驶直升机在精确到秒的特定时间,出现在特定的位置,不得有丝毫失误。同时要警惕和防范突发情况,全力确保转播进程。再苛刻的要求在用训练时长和飞行时长堆积起来的女飞行员张明面前都能娴熟应对,航行、稳定、对表、准备,5!4!3!2!1!
当“双奥之城”载入人类历史的瞬间,通过她驾驶的直升机展现给世界时,张明那颗“大心脏”久违的激动了!
张明总说警航飞行员最大的特质其实是要耐得住“清冷”,春节、中秋,无数个节假日,京华大地多彩纷呈,蒸腾着人间火热之气,而苍穹之上张明和她的战友们却彷若“隔世”。
那时的张明耳畔没有人声鼎沸,没有欢声笑语,只有机器的轰鸣和你来我往的调度。在云端之上巡逻飞行与地面警力形成配合,对火情、交通、求助等突发情况及时发现、通报、处置,随时做好支援准备,无声、寂寥是节日里苍穹之上最大的感受。但张明知道无声的守护换来的是满城的繁华。
张明最爱的是夜间飞行任务,远远望去城市灯火仿佛璀璨的星河,每一点光亮都承载着幸福。每每巡逻到家的区域,张明都会向下望一望,“没准我儿子正在窗口要看着我呢”“这样的团圆方式也挺浪漫的”“那点儿清冷也就不算什么了”在张明的心里,星河平安了,家就平安了,那个小小的人儿也就平安了。
今年张明通过了AW139机型的改装训练晋升为机长,十年的磨砺让张明举手投足间多了许多克制而有力的“帅气”。这份“帅气”是首都警航飞行员们共同的气质。其中,有常年飞行训练出来的沉稳,更有一次次直面挑战,一次次担当与付出积淀下来的力破万钧的强韧,勇往直前的信念和足以护佑一片天空的自信与骄傲。
“很多人问我,当飞行员有什么不同?我总会回答,没什么不同,我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如每一位北京公安民警、每一位首都警航人一样,始终守护着这座城、这些人。飞行只是一种形式,只不过有的民警在地面,有的在天上而已。”这是张明对于自己岗位的认识,也同样是每一位警航飞行员的认知。对于未来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飞得更快、飞得更好、飞得更精准”,努力让自己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在应战实战之际成为值得托付和信任的“空中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