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4年专题 > 清明缅怀政法英烈 抚今追昔思奋进 > 代代传承

警察父亲牺牲后,当年那个10岁的小男孩如今怎样?

本站发表时间:[2024-03-28] 来源:正警事儿 作者:
  牵手,走路。夜幕下的路灯将二人影子拉的很长,那双温暖的大手有力而沉稳,领着男孩朝远处走去。在男孩的记忆中,这个男人高大且严肃,但时不时讲的冷笑话,也能逗得他哈哈直笑。就这样,日复一日,贯穿了这个男孩的童年。那时的他,也许还不知道,这双大手,有一天会离开他……
  以父之志
  张伟,昌平分局法制支队民警。他的父亲张殿平,是一位烈士。
  1991年,他的父亲张殿平和同事一起外出检查,汽车路过无人看守道口时突然熄火,顺坡溜到铁轨上,两人为了避免驶来的列车脱轨受损而奋力推车。当汽车终于被推离铁轨时,他的右脚还蹬在枕木上,列车呼啸而过,将年仅38岁的张殿平卷入轮下。那年,张伟10岁。
  在他的脑海中,父亲的记忆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天,停留在那个本该一家人享受其乐融融的岁月中。
  对于死亡,他还不知道这种离别意味着什么,只知道父亲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这个家要由他和哥哥肩负起来了。
  
  从那时起,这个刚比灶台高的小男孩,便踩着小凳子,颤颤巍巍拿起菜刀锅铲,用稚嫩的小手去摆弄锅碗瓢盆,调和油盐酱醋。别的孩子还腻在父母怀里撒娇,张伟已经系上围裙,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踢地、握把、蹬上“大二八”车。周末时间,年少的张伟还会帮助家里换煤气罐,小小的身体蹬上二八自行车的样子看起来还有些滑稽,时不时还会引起路人异样的目光,他们不知道为何这个孩子这么小就要承担这样的事情。
  也许,就在父亲牺牲的那个晚上,10岁的张伟直接跳过了不谙世事,认定了奉献一生的目标。
  高中毕业时的他,还是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有且只有这一个志愿。
  没错,这个男孩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当警察。
  初入警营
  “我的身体里留着烈士的血,不能让家人失望。”
  大学毕业后,张伟顺利进入昌平分局工作,这是他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身高一米九的张伟,粗犷的外表下有着细腻的内心,这样的性格让他能够迅速融入进了派出所这个大集体中。
  打击办案、下片接警、值守防范。刚参加工作时的张伟无所不能,每一项工作都选择全力以赴,用心做到最好。
  2004年,在派出所担任两年治安民警的历练后,他被选调进入昌平分局刑侦支队预审大队。在当时能进入预审大队是一件颇为自豪的事情,然而张伟却很焦虑,他觉得自己阅历浅,很多案件的审理中总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力感,他想要再去多岗位磨砺一番。
  “我是主动申请调回治安一线,干了打击、处置以及行管,最后还做案件管理,前后八年多时间,这段时间对我的影响很大。”张伟说,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各种各样的犯罪嫌疑人,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人的本性,他的审案能力提升了很多,对各种案件的审理游刃有余,最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预审岗位。
  “这些年,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位热心人劝导着迷惘的路人。”
  他回忆说:“我曾经审理过一个爬楼盗窃的贼头。过了好几年,他打电话到单位找我,跟我说他刑满释放,现在在南方一座城市做劳务,已经不干小偷了,让我放心。当时我特别高兴,觉得能让曾经误入歧途的人走上正道,我这警察没白干。”
  他付出的善意,被他劝导过的人也都记在心里。
  灵魂的摆渡者
  特殊的成长经历铸造了张伟内敛而温良的性格,他能够用一种独特的沟通技巧深入犯罪嫌疑人内心,获得信任。
  一年,一个人为纵火案让张伟印象深刻。案件发生在夜间,没有监控,没有线索,只能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划定一个范围,在小区里挨家挨户问居民、摸线索,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一名案发第二天突然辞职回了老家的保安员身上。
  通过进一步调查,张伟等得知这名保安员临走前给了同事一盒八一烟。而着火现场正好丢了一条八一烟。张伟带人马上前往嫌疑人的老家,但问起汽车纵火案,他根本不承认。
  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张伟只能回到北京继续深挖线索,这时发现这名嫌疑人之前在一个小区工作,因为一名业主没有出示证件而拒绝其进入小区,两人吵了起来,嫌疑人被单位罚了钱,出于报复划了业主的车,因此被单位开除。在翻阅卷宗的时候,张伟又注意到汽车着火的那一天正好是嫌疑人的生日。
  “我们心里这下有了底儿,再次奔赴嫌疑人老家,和嫌疑人面对面聊了三个小时,谈他17岁出来打工的不易、被上一家单位开除的委屈,问他生日那一天如何庆祝,并适时地出示了八一烟的烟盒。”
  有理有据又有情的对话,一点点打开嫌疑人的心防,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更是在张伟面前失声痛哭半个小时。
  “聊天式审案”是张伟身上鲜明的风格,坐在那儿一聊至少四五个小时,在平静的话语中上演着精彩的博弈。“犯罪嫌疑人一张嘴你就要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他想从你嘴里知道什么,每一句对话都像下快棋一样不允许你多想,这是一种较量。”在这样的较量中,张伟是不给嫌疑人一点儿机会的。
  “但再顽劣的人也有内心柔软的地方,也有自己在乎的人和事,每个人都是被尊重被看见的,我要实现的是最真实的沟通和交流。”张伟多年从警生涯让他认识到,破案不是终点,而是犯罪嫌疑人新生的起点。
  爱的传承
  烈士的血脉是流淌的。
  张伟的哥哥张秋景,也是昌平分局的一名民警。但是,命运的车轮在1999年的时候,把张秋景的人生带向了另一条轨迹,医院确诊他患了强直性脊柱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身体的疼痛,张秋景承受了20年,长时间病痛的折磨,让他看上去要比同龄人苍老一些。但他的内心,始终充满朝气,始终坚定执着。
  “我是一名1999年入党的老党员,不能因为生病就随便应付工作,那也不是我父亲教给我做人做事的态度。”
  无论是与病魔的抗争,还是对职业的坚守,他都会勇敢向前,一路到底,因为他的身体流淌着烈士的鲜血。
  爱也总是一代代的向下蔓延。
  张伟的小学与父亲的单位只隔了一道墙,巧的是,他儿子的学校离他工作单位也只隔了一道墙。
  就像他小时候等爸爸一起回家一样,他的儿子放学后,也会来到单位等他一起回家。
  
  他的儿子也最喜欢穿上爸爸给买的那身小警服,模仿着电视剧中的警察叔叔,做着抓捕坏人的动作。而每次久别重逢时,他们便抱在一起不肯撒手,他让儿子骑在头上舍不得放下来,任他撒娇捣蛋甚至抓脸揪胡子。
  他的儿子,像极了30年前的自己,他也像极了自己记忆深处的那个男人。
  追光者
  作为烈士的子女,从来不是顶着一种光环,而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的传承。
  而今的张伟,作为一名从警20年的老民警,当有人再次问起他“如果面对和父亲当初一样的情况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每次他都会认真思考后给出坚定的答案:“我会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
  青山悠悠,埋有忠骨;流年转换,英杰辈出。
  张伟、张秋景、崔申迪、沈英鑫……,这几个孩子,因为身上共同流淌着烈士的鲜血,而联系在了一起。
  对于他们来说,父亲只给了他们有限的父爱,但是,那记忆深处的父爱却是那么深刻,记忆中父亲身穿警服的样子,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榜样目标,就像最闪耀的星光,指引他们在从警路上前行。
  清明时节,最断人肠。
  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带着张伟和他的哥哥张秋景,来到他父亲的墓前,聊聊这一年发生的点点滴滴,也让父亲放心,如今的他们已经可以在工作中独挡一面…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