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90后”的我,调解“50后、60后”的纠纷,照样行!

本站发表时间:[2024-08-07]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个‘小年轻’能懂什么?”“换你师傅来!”这样“扎心”的话语常常出现在“小年轻”民警的耳旁。虽然欲哭无泪,但青年民警们没有气馁,又是一年新警入警季,下面由小编带领大家来看看那些入警没两年的青年民警们“本事”如何,他们是怎样调解“父母辈”的纠纷的。
  “咱是邻居,有事儿和我说!”
  崇文门派出所 王帅
  我叫王帅,25岁,从警两年了,现在是崇文门派出所国东社区的社区民警。
  前两天,接到所里的电话,说居民有件事儿一定要和我见一面。我带着疑惑见到了这两位居民,原来是我管片儿里的一户老两口。
  老两口看到邻居在门外安装了一个摄像头,认为邻居故意侵犯他们的隐私,于是就想找社区民警求助。
  年过花甲的两位老人看到我的第一面就露出了失望之色,这种表情我见过,我明白他们是觉得我太年轻解决不了他们的事。
  两位老人略一沉吟,还是拉过我的手开始讲述和邻居的故事,从邻居不跟老两口说就锁了平台,到门口垃圾摆放导致邻里矛盾升级。从居委会物业“拉偏架”,到装摄像头是否合法,老两口是越说越激动,拉着我的手也是越握越紧。
  “这事儿,我记下了,我来替您二位先沟通,您放心!”
  后来,我找到两位老人口中的邻居了解情况,原来这件事儿其实是个误会。邻居是母亲一人照顾女儿在此生活,为了安全起见在自己门口装了一个摄像头。
  通过工作,我发现老两口和邻居其实缺乏沟通,并且老人陷入了“表达陷阱”,在和邻居沟通的时候表达不出自己的意思。为了把老两口拧巴的心结打开,我先是找到物业了解平台是否具有公共使用性质,最后找到居委会的公益律师了解安装摄像头的合法性问题。
  万事俱备,我将当事双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小区物业负责人一同约至崇文门派出所调解室,经过双方的陈述,工作人员的解释说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彻底解决了这次的问题。
  去倾听,去理解!
  北新桥派出所 万家帝
  我叫万家帝,30岁,从警两年,是北新桥派出所社区警务四队的一名治安民警。作为一名治安民警,办案子是我的工作,化解辖区群众各式各样的纠纷、处理群众的各类“小麻烦”,更是我工作的重要部分。
  一天,我正在治安前台值班,一个大爷带着他的老伴怒气冲冲地跑进派出所。王大爷气势汹汹地对我说道:“小同志,她限制我人身自由!你快处理她!”大爷的老伴此时也是愁眉不展、一言不发。
  见此情况,我立刻将王大爷拉进旁边的调解室,“大爷,您这是干吗啊,来您先坐,跟咱小同志说说是怎么回事?”听到我轻松平和的话语,王大爷也敞开心扉,说起了“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故事。
  原来,王大爷退休已经有几年了,作为一名当初在厂里屡获先进的“风云人物”,王大爷闲不住,没事儿就喜欢在胡同里边帮忙,今天帮人摆弄摆弄花草,明天帮人指挥指挥停车,是大家都喜欢的“热心肠”。
  但是,随着王大爷岁数越来越大,老伴时常担心大爷的身体,所以赶上刮风下雨或是天气炎热,总是拦着王大爷不让出门,这才有了王大爷“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故事。随后,王大爷又继续向我倾诉,从自己在厂里上班时的奋斗年代,一直讲到了自己学习成绩优异的小孙子。
  听着大爷的叙述,我心中一动,“大爷,您和我多讲讲当年的事呗,尤其是您和您老伴儿的事!”随着讲述,王大爷眉头舒展开了,眼里也逐渐泛起了泪花。“她也不容易,我年轻时厂里忙,总不回家,我该理解她现在的担心。”
  王大爷闲不住、老伴担心身体是这次矛盾的症结所在。看着大爷慢慢想开了,我觉得要乘胜追击,为老两口找到了一个满意的对策。“大爷、大妈,我有个小办法,您二老听听看成不成?您二位都知道咱所一直在做反诈宣传吧!周围的街坊邻居就有因为电诈上当受骗的。我觉得王大爷可以把我们所做的反诈宣传,给自己的老哥们儿、老姐们儿转发转发,展示宣传。这样,王大爷既可以足不出户,又能帮助别人,怎么样?”
  随后,王大爷“被限制人身自由”一事也就迎刃而解了!
  年纪小也是一件好事!
  东花市派出所 刘博康
  我叫刘博康,23岁,从警一年,是东花市派出所的一名民警。
  从警的一年里,我跟随师傅出警、办案、上勤、调解纠纷、打击违法犯罪等等,学习了很多基层民警的日常工作。其中,调解纠纷我认为是最难的也是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一天,我与师傅在巡逻的过程中,接到一起家庭纠纷的警情,纠纷双方为夫妻,夫妻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矛盾并且即将上升到动手的程度。
  我和师傅立刻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发现,夫妻双方谁也不让谁,经沟通,夫妻二人跟随我们到派出所进行进一步工作。
  回到所里后,我单独与夫妻二人进行了沟通,告知他们不要有过激的行为,更不要有动手行为,有什么事情好好商量。但是他们二人可能看我也比较年轻,也就碍于面子回复我一句。
  师傅曾告诉我,“调解纠纷要抓住主要矛盾点,说透并且提出解决建议,双方都认可咯,那才是调解成功!”
  他们的孩子正读高三比我小几岁,我通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调解这起纠纷。随着沟通的慢慢深入,渐渐夫妻二人开始对我打开心扉,情绪逐渐平稳,也把肚子里的牢骚发泄了出来。
  后来夫妻二人也通过沟通,互相道歉,互相原谅对方。这件事处理不久之后,我在辖区巡逻时又一次看到了他们。这一次他们一家三口肩并肩,有说有笑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调解,不能光说理!
  北新桥派出所 陈曦
  我叫陈曦,25岁,从警两年,是北新桥派出所的一名治安民警。
  让我印象最深的调解经历是这样的:
  站在中间,我看着面前情绪激动、争吵不休的二人,不禁有些头疼。为避免矛盾升级,我先对方双方的情绪进行安抚:“您二位先消消气。这是因为什么啊?一个一个来,谁先跟我说说?”
  原来,某胡同中张某与李某因停车纠纷发生争吵,张某出门忘了拿东西临时将汽车停到了院儿门口,却阻碍了李某推自行车通行。李某便用手折叠了该车的后视镜,好让自行车过去,结果李某出来后不走,留在车旁骂骂咧咧。
  双方一个指责对方停车不规矩,一个指责对方不该动后视镜、言语不文明,越吵越凶,拉扯过程中张某的手表还摔坏了。
  看着面前二位激动的神情,我思考起了对策,师傅常说,“调解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但光讲这些也不够,还得从法理、情理多方面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站在事主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又要跳出他们的位置作出理性的评判。
  “行,事儿我听明白了,您二位谁也不是诚心的,胡同儿里窄,停车稍不注意就会碍事儿;刚一出门儿,就让人挡了路心里肯定也有气儿。您二位心情我都能理解,可您说为这么点儿事儿又是吵架又是推搡的,您说当着这么多街坊的面儿呢,这以后还得跟这儿住呢,影响多不好啊……”
  两方都把自己的想法倾诉出来了,其实气氛就已经缓和一半了,虽然都不吵架了,可谁也不开口说话了。双方的主要矛盾已经了解,现在僵持的原因也就是面子问题了。
  “张女士,不管怎么说您先停车不规矩的,也确实挡着李大叔门口了,再说,李大叔是长辈,您先认个错儿也不吃亏是不是?”
  在我的“左右开工”之下,双方也开始了沟通,二人本是一前一后进派出所的,最后并着肩膀一起离开了。
  图/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