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日前,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委政法委、西城区人民法院、石景山区信访办三家单位入选。
今年,中央政法委开展全国“枫桥式工作法”评选征集工作,北京市委政法委广泛动员,开展征集活动,根据评选标准积极推荐先进典型。当选的三家单位在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方面各具特色,成效显著。
北京政法即日起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枫桥经验’新实践”专栏,介绍各单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西城区法院深入领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要求,在区委和区政法委的领导和北京市高院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符合首都超大城市规律特点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完善预防为先、非诉挺前、诉讼托底的矛盾预防化解体系。
利用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异时异地线上签约;深度对接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建成诉源治理直通车工作站,实现12368诉讼服务热线限期内办结率100%;与43家调解组织形成对接,建立“一站式”集成智能化解纷服务;把“微型法庭”带到街道、社区让群众“共享”,低成本且高效化解纠纷。
西城法院举办“诉源治理直通车”普法讲堂
在西城法院多重措施并举的努力下,新收案件数呈逐年下降态势。2021年,西城法院新收案件70949件,同比下降1.76%;2022年收案63073件,同比下降11.1%;2023年1至10月收案持续下降,有效减少诉讼增量、提升治理效能,助力实现大城善治。
利用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
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异地线上签约
2023年7月,杜先生在某银行办理的额度46万余元的信用卡逾期,银行起诉至北京西城法院。双方在行业调解组织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的调解下,达成了分期还款方案,拟正式签订调解协议并向西城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但杜先生身处异国,前来北京现场签约费用较高,且因时差和工作性质问题导致无法在国内工作时间进行实时网络视频调解。后在法院与调解组织帮助下,他与银行代理人利用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进行异时异地线上签约,成功化解纠纷。
为妥善处理类似这样的案件,西城法院会依托北京高院的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推出调解协议网络签约,双方通过沟通初步达成协议后,通过人脸、短信身份双识别、网络签约区块链存证等信息手段,实现异时异地线上签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双方当事人可在方便的任一时间进行签署调解材料,与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相结合,更加高效便民。
3年来为两万余名群众挽回信用
帮金融机构回款数亿元
另外,西城区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北京金融街所在地,辖区内金融机构众多,西城法院金融案件收案量一直在全市居于前列。近年来,金融借款与信用卡两类纠纷呈激增态势。
2020年7月以来,西城法院在金融案件诉源治理中,聚焦成诉量大的银行贷款类纠纷,将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压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实现银行合法债权、维护金融稳定、改善辖区金融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目标,引导辖区银行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双赢的角度,给与欠款人一定的分期、减免可行性还款方案。通过“提前介入、全程监督、预先审查”一体化联动,强化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的紧密对接,在诉前化解纠纷,帮助20000余名群众挽回信用、走出困境,帮助金融机构成功回款数亿元,为各方节省诉讼费用数千万元,探索出一条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新路径,形成了金融案件诉源治理的新模式。
限期内100%办结!12368诉讼服务热线
办结群众线上诉求19.5万件
西城法院发挥人民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联系主渠道作用,深度对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和西城区“全响应”社会治理机制,推进区域接诉即办平台与法院诉讼服务平台的互通及资源共享,建成司法需求响应调度枢纽“诉源治理直通车工作站”。
西城法院“诉源治理直通车”工作现场
自2019年热线直通以来,接听群众来电18万通,办结群众线上诉求19.5万件,限期内办结率保持在100%。开展“听民意解民忧”活动,设置“院庭长专线”,院庭长示范引领倾听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以“一站式”集成智能化解纷服务
与43家调解组织形成对接
超大城市矛盾纠纷类型多、体量大,新型复杂案件多,为有效破解群众多元需求和法院有限司法资源的矛盾,西城法院与西城区司法局共同发力,加强和街道的双向互动,用好专业调解力量,以“一站式”集成、规范化运行、智能化支撑的解纷服务,推动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
法院建成启用全国首家多元解纷诉调对接中心,设立5类诉服窗口8个功能区,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简案快审、简案快执工作全部整合到诉讼服务中心。
针对矛盾多发领域,建立司法、政府、行业协会的有效衔接平台,强化司法对联动平台的保障功能,依托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平台,与43家调解组织形成对接,继续扩大与行业调解组织的对接范围和力度,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
简易程序案件平均审理期限缩短至43.28天
比全市平均水平少3.74天
西城法院加大小额程序适用力度,对于小额诉讼案件进行精准甄别、全面标注,强化立案阶段释明告知义务,积极探索合意适用模式,引导符合条件的案件能够“应用尽用”,进一步提高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率。试点以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5105件,适用率从试点初期的0.04%上升至18.02%。推行批量案件示范裁判机制,通过先行审理具有代表性的个案,推进类案适用简易程序集中审理、快速审理。强化简易程序审限要求,严格保障当事人各项诉讼权益,真正发挥简易程序“简、快、灵”的制度优势。简易程序案件平均审理期限缩短至43.28天,不到法定审限的一半,比全市平均水平少3.74天。
西城法院工作人员与群众沟通诉求
在街道社区建立“微型法庭”实现“共享”
低成本高效化解群众纠纷
据了解,北京西城法院推动形成社会治理中心,通过“一线一网一屏幕”实现基层法院与街道调解组织的实时对接,并将其设置在街道、社区的司法服务站,打造架构在数字空间、服务在群众身边的“微型法庭”。人民法院可在“共享法庭”中设置调解指导、业务培训、旁观庭审、立案咨询、诉讼服务等功能,通过智慧终端开展远程代办,让各街道调解员享受到同驻院人民调解员同质化的实时指导,群众就近在“共享法庭”享受高质量司法服务,实现纠纷化解“一次不用跑”。
西城法院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法律调解相关活动
2021年以来,巡回法官与各街道社区开展视频连线79次,线上回应群众诉求19935件,线下社区上门巡回282次,提供法律咨询326次,指导调解457件。牵头与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妇联等单位形成家庭教育指导联动等机制,调解法官深入街道社区,前移化解矛盾。
在保障街道调解组织专职、兼职调解员人数的基础上,西城法院加强引导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专业力量积极参与街道调解工作,推动实习律师加入街道调解组织成为常态。充分发挥行业调解成本较低、方式灵活、专业权威的优势,满足人民群众公正高效解决纠纷的需求。
西城法院持续不断深化发展诉调对接平台,实行分层调解模式;聚焦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物业供暖、知识产权、劳动争议、金融保险纠纷等重点领域,集中多元调解力量凸显集群效应。继续稳步推进委派调解,推动简案就地化解;诉讼托底,在“能调尽调”的基础上,适用速裁快审规则,实现简案“当判快判”;杜绝程序缩水、实体让步,做到诉前化解和司法裁判要求一致、尺度一致、规则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