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年专题 > 不负初心使命 守好最后一班岗 > 青春“锋”采

40年过去,他们的“第一次”是怎样的?

本站发表时间:[2025-03-25] 来源:东城公安微信公众号 作者:
  他们在年少时披上警服,用青春描绘信仰的颜色,他们于耳顺之年褪下警服,岁月和荣誉见证了热血与忠诚。
  警服,是岁月见证的守护者之装,是镌刻忠诚的金色盾牌。下面,请你跟我走近,看看他们与警服的第一次相遇吧!
  40年 岁月流转 初心不改
  交道口派出所 张士海 从警41年
  我是1982年9月考入北京人民警察学校第二期,1984年毕业正式参加公安工作。我穿的第一套警服还是上白下蓝的“七二式”,参加工作时改穿“八三式”橄榄绿,再后来就是咱们现在的藏蓝色警服。
  警服,对于一名人民警察来说,不单单是工作服那么简单。第一次穿上警服的时候,我记得我是特别激动的。它不但象征着我从一个普通高中生到一名警校学员的转变,更圆了我儿时的梦。我们当时只是觉得自己很威武,很神气。我记得好多同学周末回家都没有脱下制服,而是穿回家让自己的父母和街坊邻居都看看自己穿警服的样子,这在当时可是让人羡慕的对象。工作了41年,警服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成为了一个符号,刻在我心里的一个印记。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努力成为人群中的道德楷模,一举一动之中都要高标准严要求。现在,我已临近退休了,心里还是舍不得脱下这身警服。
  今天是我身着警服,最后一次在南锣鼓巷上巡逻值守。走在这条我和战友们无数次用脚步丈量的青砖路上,心中无限感慨与不舍……
  从警四十年,藏蓝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警徽已经印入了我的头脑。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
  于无声处 默默坚守
  1.   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大队 宋钧 从警40年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身上的警服也在不断改变,从橄榄绿到九九式灰衬,从蓝衬到如今的白衬,头顶的警徽始终闪耀如初。
  四十年间,我和千千万万基层民警一样,用日复一日地坚守丈量着辖区街巷,用对公安事业的赤诚书写着属于我们这个群体的故事。想起自己的从警初心,我想到小时候看《今天我休息》中,马天民骑着自行车穿梭街巷的身影,让“人民警察”四个字在我心里扎了根。
  1984年秋,围巾厂流水线上的我得知招警消息时,那份雀跃至今记忆犹新。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在前门派出所户籍窗口开启了警察生涯。还记得我第一次穿上警服,那天我跟着师父接待群众,手心里全是汗。有位大娘办完户口拉着我的手说:“小闺女,谢谢你,你可真细致。”就是这句话让我记了半辈子。在师父手把手的教导中,在群众信任的目光里,我渐渐读懂了这身制服的分量。如今虽已退居二线,但清晨的校园岗、节假日的巡逻点依然能看到我的身影。每天提前一点到岗,让值班的同事吃口热乎饭,午休时主动替岗,让年轻民警多休息会,这些是我应该做的。虽然我年纪大了,但能为大队多出份力就总是好的。
  四十年的工作,我见证过新生命的落户喜悦,办理过离世者的户籍注销,整理过发黄的档案册页。那些被岁月磨出毛边的登记簿上,一笔一画都是时代的注脚。警服再过几年就要脱下了,但与警服第一次相遇时的那份激动仍在我心中回荡。
  它是信仰与使命的具象
  拘留所 冯巍 从警39年
  回首过往,警服于我,早已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我一生信仰与使命的具象。记得1982年,我踏入北京市司法学校的校门,开启逐梦之旅。1986年毕业,青春的梦想照进现实,我在东城公安邂逅了那身象征正义与责任的“橄榄绿”。穿上崭新警服的那一刻,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镜子里自己英姿飒爽的模样,当时的心情可谓是激动与忐忑交织。激动于青春的梦想成真,忐忑于深知这身警服所承载的责任。
  这些年,每当与他人谈起我身着警服第一次审讯、第一次巡逻、第一次调处纠纷等职业生涯里无数个“第一次”时,我总是滔滔不绝。思绪也会不由得就被拉回到初遇“橄榄绿”的那天,心中依旧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岁月流转,警服伴我走过无数个日夜,领口处的磨损、袖处口的褶皱,见证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也彰显了警服赋予我的力量。只愿每一名怀揣警察梦的人,都能与“橄榄绿”“藏青蓝”相遇,开启守护人民的光荣之旅。
  37年,我无愧于它
  建国门派出所 马宪杰 从警37年
  在我年轻的时候,怀揣着对正义的向往和对公安事业的热爱,我退伍后毅然决然地选择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记得第一次穿上警服的时候,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只可惜,当时的条件有限,未能留存下珍贵的照片。那时候的我,是刚脱去了戎装,穿上警服,满腔热血,势要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从警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从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到侦破一件件案件;从街头巷尾的巡逻到紧急情况的处置,都是对我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我深知,作为一名民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在多年的从警生涯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得我在任职协和医院驻院民警期间,我帮助一位重症患者家属找到了遗失的5万元人民币,家属拿着失而复得的钱,紧紧的握着我的手,泪水涟涟的感谢我。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民警察的价值所在——不仅仅是打击违法犯罪,更是传递温暖和希望。这些感人的瞬间,现在成为了我最宝贵的回忆。时间总是不等人,转眼之间到了退休的年纪。
  回首37年的从警生涯,我深感自己无愧于这身警服;无愧于人民群众的信任。虽然即将要离开我热爱的工作岗位,但我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和关注永远不会改变,临近退休,我也想对后辈们说上两句:公安事业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希望你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公安干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岁那年冬天,我第一穿上它
  东四派出所 苗凤莉 从警36年
  这张照片是我是第一次在照相馆里穿着制服留影,骄傲自豪全写在脸上了。我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对军人、警察这类职业非常的向往。20岁那年冬天,我第一次穿上“橄榄绿”制服,绿色的,布料很厚实,穿在身上沉甸甸的。当时,我的心像揣着一团火,对这个英雄职业充满了憧憬,我告诉自己,这身制服,代表着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的信任。当我穿上它,就意味着你要时刻准备着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奋斗。随着时代变化,制服样式换了,肩上的责任和担当更重了,而我对警察这个职业的体会和理解也更深刻了。
  快要退休的我,无比珍惜和留恋身着警服的时光,现在除了自身的日常工作外,我还兼任辖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坚持通过每年寒暑假前和新学期开学的机会,让安全教育走进校园。通过我一次次宣讲,让法治意识从小树立,构建好我们校园安全文化,夯实社会安全教育基础。同时也让更多孩子看到和喜欢警察这份职业,种下安全与正义的种子。
  这是我前行的动力
  崇文门派出所 韩立成(图中左一) 从警36年
  在这静谧的时光里,我轻轻翻开那本珍藏的相册,指尖划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刚刚步入警营的那段岁月。
  那时的阳光似乎格外灿烂,每一束都充满了希望与激情。当我踏入警营的那一刻,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犹如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心房。那庄重的警徽,在阳光下闪耀着威严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责任与担当。
  还记得第一天穿上那身橄榄绿色的警服,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它不仅仅是一身制服,更是一种象征,一种信仰。那些一同从警的战友们,他们眼中同样闪烁着坚定与憧憬。如今,再次回首那段初始的时光,心中依然充满了感慨。
  岁月流转,那份激动或许已经沉淀,但它始终是我前行的动力,是我在无数个日夜坚守岗位的力量源泉。它提醒着我,当初为何选择,又为何坚持。人生的旅途还在继续,而那刚刚步入警营时的激动,将永远镶嵌在我的记忆深处,熠熠生辉。
  这身警服是成长的“见证者”
  天坛派出所 张志斌 从警29年
  这张照片是我1994年拍的第一张警服照。记得那天特意把铜扣擦得锃亮,快门按下的瞬间,我还不知道,这身衣服的责任会陪我走过三十年。时间一晃而过,随着我从初出茅庐到成熟老练,警服也从“橄榄绿”变成了“藏蓝”,但不变的是我的从警初心。今年我51岁了,我承担着社区警务队巡逻民警的职责。我犹记得第一次出警时的忐忑,第一次上勤的紧张,第一次收到群众送来锦旗时的成就感……回顾近30年的从警路,有艰辛、有汗水,更多是成长与收获。
  时代在发展,警察工作在不断进步,30年来公安工作的变化非常大,要求也变得更高了。
  我作为一名老民警不能落下,也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公安工作改革要求,要在守护人民的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