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芝:公安精神永远年轻
1月10日,第5个警察节来临前夕,已经88岁的老公安李松芝收到许多祝福短信。看着热情洋溢的文字,往日的峥嵘岁月,近几十年首都公安事业的发展,一起涌入她的心头。她激动地说:“虽然我已经老了,但我身上深深铭刻的公安精神永远如当年入警时那般年轻、 鲜活,我要继续将这种精神发扬和传承下去。”
李松芝,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刑警三队副队长、政委,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4次,成为北京市第一代女反扒民警,北京市第一位女警监。
风风火火的“李小飞”
1953年,李松芝中考后被分配到北京公安学校。由于刚从旧社会走来,人们对警察这个职业还有偏见。父母听到她被分到公安学校后,连连摇头。不开心的她索性去看电影,那次放的是捷克电影《火》,里面有一个女侦查员,漂亮又能干,李松芝被深深吸引。电影还没放完,她就决心已定,这辈子当女侦查员。经过一年的紧张学习和实践锻炼,1954年,她被分配到海淀分局。当时所在警队外勤就她一名女同志,同事们都没拿她这个18岁的女孩当侦查员,但李松芝不甘示弱,每次都认真观摩,学习怎么出现场、怎么勘验痕迹、怎么抓人。有一次,公园水域一件浮尸案件的现场十分惨烈、味道刺鼻,但是同事们竟然还能一边工?作一边吃饭。李松芝想,他们行我也行,于是忍住不适,捏住鼻子大口地吃起饭来。机灵、泼辣是李松芝给人留下的印象。那时她一头齐耳短发,骑着一辆自行车,风风火火穿梭在街头的人群中,同事们都在她身后叫她?“嘿,李小飞”!李松芝正式办的第一件案子,是清河织呢厂女浴室手表盗窃案。经过摸排,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工被锁定。这一天,队里开党员会,几个老同志都回去了,偏巧女工要离厂外出,李松芝来不及请示,只好单枪匹马尾随在后。细心的她看到女工从一家单位出来时手腕上的手表已经换了。她到这家单位调查,女工正是到这家单位找人卖表。人赃俱获,这件在当时不算小的案子就这么被李松芝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丫头”破了。
上“瘾”的警花
1958年,李松芝被调入公交分局刑警队打扒队,这是她刑侦生涯的一次重大转变。从此,在打扒岗位上李松芝干了整整36年。

在这一岗位上,她曾在休息日连破4案抓7个小偷,个个人赃并获,如果不是写报告耽误时间,她还能抓更多;她曾一人面对两名腰间藏刀的小偷,后发先至,一声大喝“别动!我是警察”, 震得小偷破胆就擒;她曾因刑侦反扒经验丰富,在上下班的路上就能顺手逮住几个小偷……她自己总结经验,也吸收别人经验。她每天都看小黑板上的案发记录,哪路车、哪个位置、偷哪个兜的多、哪个时间多,都记在脑子里。李松芝在“打扒界”有了名气,被起了个名号“高音喇叭”,她成为了传奇人物。好动、胆子大、反应快这些性格特征让李松芝很适合干反扒工作,对小偷的恨也推动着李松芝下决心把工作干好。一位中年男子带着病重的妻子进城看病,借来用于住院动手术的几百元被盗,男子失声痛哭:“那钱是救孩他娘的命的”李松芝陪着难受了一整天。她感到头上的警徽更加庄严,臂上的金盾更加神圣,警察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诚保卫者,“保百姓平安” 几个字深深地刻进她的脑海中。一天早上,李松芝坐公交车上班,在路上抓住一个小偷押到崇文分局传达室,跟属地民警亮明身份后,叫单位同事来把小偷接走并给事主做了笔录。材料写到一半的时候,就听院子里有人大喊:“人跑了。”李松芝一听,心想贼跑了还能行?抬眼一瞧小偷往西跑了,她扔下手里的笔撒腿就追,谁知这小偷猛地一蹿上房了,抓贼心切的她也不知哪来的力气,脚下一使劲也跟着就上去了,趁着小偷一个不注意就把他按在房上了,这时其他同事上来三两下就把小偷押了下去。李松芝心里踏实了,这时往房下一看,“啊哟,这么高”,她的腿才开始发软。李松芝拍拍旁边同事说“麻烦您,扶我一下”,被同事扶着下了房。同事们开玩笑说:“哈哈,抓那么魁梧的贼都不怵,抓完了反倒发了怵。”作为一名公安,不仅要有勇有谋,还要具备执着心。有时,小偷上车了,她没挤上去,就追着车跑,车到站了再上去抓人,绝不轻易放弃。有的小偷为了试探周围是否有侦查员,会作出很多假动作迷惑人,装作要偷,“下物儿”的一瞬间却把手撤了回来,循环往复,特别消耗反扒民警的精力。李松芝却不怕,凭借着耐心和韧劲,只要她盯上的小偷,基本都难逃法网。当然,有时也有例外。一次她和同事一起去建国门办事途中发现了一个小偷,凭眼神李松芝判断,这个小偷算是“技术”比较高的。她小声招呼同事:“走,咱俩快上。”抓贼抓赃,没有证据就不能抓,最后她们快跟到河北要倒公交车的时候,小偷把兜里的东西扔了,里面确实有废车票和发票,遗憾的是这些东西都不能成为证据。当时天色已经很晚了,事后有人说:“其实你们可以不用一直跟着他走那么远的。”李松芝说:“那不行,既然当了警察我们就得保证交通的安全,还得保证乘客的安全。虽然结果有些遗憾,但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职责,尽最大的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有人开玩笑,说李松芝抓贼越抓越上“瘾”, 李松芝笑着说:“抓一个贼就给群众减少一分损失,我感觉欣慰。"因为工作成绩突出,1992年12月12日,李松芝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务院首次授予人民警察警衔仪式,她光荣地成为北京市公安局第一位女警监。
幸福的时候
业务上取得突出成绩的另一面,是几十年李松芝牺牲了家庭生活、牺牲了对儿女的照料。他们夫妻二人都是刑警,吃住大多时候在单位。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结婚四年后才考虑要孩子。李松芝怀第一个孩子已经四五个月了,还瞒着领导办案。一次因追赶小偷,还结结实实摔了一跤,但她爬起来接着追,直到抓住才罢休,事后她才有点后怕。儿子出生刚满月,她就出勤,开始办案子。有人劝她换个内勤岗位,她没答应。李松芝形容,“产假”后第一次上线打扒时,闻着那股扑面而来的熟悉气息,全身的汗毛孔似乎都要张开了,舒畅、振奋!因无法给孩子喂奶,产后两个多月就把奶“憋”回去了,孩子只能喂奶粉;刚到入托年龄,孩子就被“扔”进了幼儿园;到了上学年龄,她狠心把孩子托付给了邻居,孩子上一年级时,就学会了蒸馒头、做菜……不知有多少次,她深夜执行任务回来,孩子已经熟睡,叫不开门,就不得不用木棍从窗户上的风斗捅醒孩子……“把全部心思放在承担的工作上是敬业,把工作自然化为生命的一部分,更是敬业。"最初条件简陋,警队自行车都不够一人一辆。一次和一位徒弟骑自行车去大厂办案,早上去、晚上回,那时还没有路灯,就摸着黑骑车回。徒弟说:“师父,我受不了了。”她说:“你还受不了?我还是女的呢。我都受得了,你会受不了?”李松芝形容职业已经让她有了“眼里见不得贼”的“毛病”。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发现小偷,整个人就立即进入“状态”。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李松芝难得和丈夫带着女儿去看戏,刚上公交车,犀利的目光就让她发现一个小偷正在偷东西,正当小偷作案时,李松芝装作要下车的样子,飞快冲过去,一把将贼手抓住。待她和丈夫女儿将小偷送进派出所再赶到戏院时,戏已经演了一半。曾有记者问李松芝:“什么时候最幸福?”她说:“抓一贼、破一案的时候最幸福。”
没有退休的晚年
退休后,李松芝依然把警局当作家,她加入了公交总队老党员先锋队并担任队长,继续为首都的治安做贡献,执勤、传达、联络,义务付出,状态和在职时一样。2014年,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老党员先锋队获得中央组织部颁发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李松芝所在的公交总队退休干部第二党支部有200多人,由于她威望很高,被选为支部书记,直到2023年因支部调整和年龄问题她才卸任。虽然退休了,但对于反扒工作,李松芝依然没有放弃。一次,她和老伴坐5路车发现了一?个小偷,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刻在骨子里的刑侦技能成为了下意识的行为。李松芝不露声色地朝他走去,在他偷出东西的一刻,一把攥住他的手,并朝司机大声喊道“有小偷,别开车门”正好当时在天安门附近,车窗外有巡逻的民警。他们上车后看见一个老太太抓了小偷特别震惊。李松芝说:“这有什么稀奇,我是老刑警!”民警和群众都冲她竖起大拇指。李松芝自己也没想到,那一手“出壶攥”的绝技依然不减当年。“传帮带”是公安的传统,李松芝的干劲顺理成章地转化到对青年民警的“传帮带”上。她经常为青年民警讲授刑侦工作经验和当年的公安故事,让年轻人感受老一辈公安人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些年李松芝已带出众多徒弟。“繁跟近,静跟远,拐弯抹角、紧追快跑。”?早高峰,在地铁四惠站这一扒窃高发点,李松芝正在对徒弟储岩讲述反扒经验。
李松芝(左)向徒弟储岩传授反扒经验
这时一个嫌疑人出现在她们的视线中,那人四处张望又不敢与人对视,储岩心跳加速想要继续跟进却被李松芝拦住。“回吧,今天就到这。”?储岩不解。“那贼早就注意到我们了,他今天不会下手了。”老话说,宁“丢”勿“醒”。如今,储岩是北京地铁一线“猎狼警花”、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四惠站派出所副所长、2022“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作为首都公安第一代女刑警,李松芝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公安情怀让她始终充满斗志,精神状态昂扬饱满。早上6点,爱学习的她就准时打开学习强国,看文章、视频,如今她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积分已达到9万多分。锻炼也少不了,每天走步,每逢周二、周五下午,是她和老伴去跳舞的时间。曾经,她和同为刑警的舞伴、总队退休干部殷子禄参加北京市公安局交际舞比赛还获得了甲组第一名。如今,88岁的她,身体健康,声音洪亮,气场满满,展现着一位老警察的风采。“作为一名有着41年警龄、66年党龄的公安人,我为曾经挥洒汗水、无畏无惧的公安岁月无怨无悔,为首都公安事业今天的蓬勃发展感到欣慰,为自己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员感到骄傲。虽然我已经老了,但我身上深深铭刻的公安精神永远如当年入警时那般年轻、鲜活,我要继续将这种精神发扬和传承下去。”李松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