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年专题 > “植”此青绿,“政”“植”有我 > 共植青绿

解锁海淀公安“投资于人”,人才培养“种树学”

本站发表时间:[2025-03-13] 来源:海淀公安微信公众号 作者:
  3月12日是我国第47个植树节,在生机盎然的春天,我们撒下绿色、播种希望,一派勃勃生机。树苗需要呵护才能成长,人也需要指导才能成才。去年以来,海淀公安系统谋划青年成长路径,针对不同阶段民警的培养,以“天蓝 蔚蓝 海蓝”计划为核心,制定了“青蓝工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一种传承就是参天大树把深厚的根系化作新苗的土壤,在薪火相传的更迭里,让绵延不绝的“后浪”们学会自己迎接朝阳。
  青蓝工程
  海淀公安的“种树学”
  公安队伍中的青年,有时就像春日的嫩枝,抽条时也会带着些许弧度,而师父们的手掌就像航标,扶正初次敬礼时微斜的指尖,挡住第一次直面危险时袭来的寒风。
  左:师父马喜
  右:徒弟孟凡旭
  “新警成长第一步和种树一样,根如果扎不深,风一吹就倒。”复兴路派出所结对师父马喜说的“根”究竟是什么,“00后”孟凡旭起初并不理解,但在一次次的追根溯源、摔打对抗中,答案就愈发清晰。在海淀公安队伍中,像孟凡旭一样饱含热情、干劲十足但缺少经验的“新人”,首先要围绕“基础、通用、专业”三大能力版块集中进行培训学习,确保“系好第一粒扣子”。
  师父马喜作为从警15年的“治安尖兵”,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围绕治安巡逻、突发警情处置等核心业务,通过案例复盘、模拟推演等方式开展教学。他强调“脚板+科技”融合,指导徒弟孟凡旭快速掌握公安实战技巧。在业务能力得以增长的同时,海淀公安还制定了“双师制”措施,除“业务师父”外,还配备了“思政师父”,师徒之间不仅是技能传授,更包含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在“双师制”的护航中,孟凡旭在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实战经验上快速成长。近期,在一次街面巡逻中,孟凡旭与师父马喜通过面部微表情,通过师父马喜传授的业务技巧,成功锁定并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至此,孟凡旭逐渐扎下了“根”,经受住了实战的检验,他也终于“get”到新时代海淀青年,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传递好历史的接力棒。
  带有泥土味道的必修课
  一片叶一缕情,一捧土一份心。如果说“根”扎得深,树才立得稳,那么“心”守得正,人才能经得起风雨。“当警察就要像树一样经得起风吹雨打,更要护得住一方热土”——这不仅是分局“时代楷模”高宝来毕生的职业追求,更是如今无数坚守一线、负重心安的基层民警心中那份“硬核的浪漫”——警察的“根”,就要扎在群众中间。
  左:徒弟宋梦舜
  右:师父李远
  自2023年5月师徒结对以来,曙光派出所青年民警宋梦舜与“思政师父”韩雪冬、“业务师父”李远三人携手合作,在两年时间里破获了数十起刑事案件,为辖区治安做出了贡献。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韩雪冬和李远时刻不忘对宋梦舜同志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从整理警容风貌、佩戴和使用装备,到如何处理应急事件、做好群众沟通等等,言传身授,手把手教导,确保每一项任务都不出差错,宋梦舜的同学看了直呼:“求同款师父”!
  近期,宋梦舜和师父李远值班时,接到辖区一起人员走失的警情,师徒二人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了解情况,走失人员只穿一件单衣,当时正值雨天大雾、道路湿滑,情况十分紧急。师徒二人紧急决断、有序分工,兵分两路开展搜救,很快成功找到走失人员。
  当时走失人员全身冷得发抖,也无法用语言进行正常表达,宋梦舜急忙为他披上自己的衣服,并立即开车将其送往家属身边。看到家人平安回家,走失人员家属激动表示:“衷心感谢你们的及时查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宋梦舜又陪同家属将走失人员送往医院检查,给报案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直到整件事情忙完,宋梦舜才突然意识到,在刚才的警情处置中,师父并没有过多指导,更多的是在他背后投来赞许的目光。但之前师父的每一次教学、每一次示范,就像看不见的养分,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育成他血肉里的本能。当宋梦舜未加思索就脱下外套救助群众时,他才惊觉师父种在他肩膀的“根”,已能长出遮风挡雨的“冠”。
  树苗要长歪?不存在!
  师父的操作比肩“农科院”
  树苗需要阳光和修剪,思想需要引领和敲打。海淀公安队伍中的“师徒传承”,就是工作技巧和滚烫热忱的共生,师父们左手修剪规矩方圆、右手浇灌赤子之心。在甘家口派出所,师父李延振带着徒弟刘胤轩,以“民警紧跟警情走,徒弟紧跟师父走”的方式,在各项警务实践中学习提升。
  左:徒弟刘胤轩
  右:师父李延振
  刚从警校毕业时,刘胤轩对做好公安工作充满期待,总想着办大案要案,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但到派出所工作后才知道,辖区警情很多,还有许多邻里之间的小纠纷,有一段时间刘胤轩甚至觉得有些许失落,但师父李延振却一直引导教育他:“新警想尽快在工作中出彩是好事,但警察不但要会办案,更要先学会基础工作,擅长服务群众,平凡中才见真本事。”
  在师父多次讲解基层工作的意义和警察的真正价值后,刘胤轩渐渐转变了思想,主动投入到日常走访、入户宣传等工作,跟着师父化解矛盾纠纷、办理各类案事件。工作虽忙但很锻炼人,刘胤轩也终于能体会到其中的价值。
  一天,刘胤轩和师父值班时接到一起电信网络诈骗警情,辖区一位老人遇到冒充熟人诈骗,被骗20万元。师父李延振立刻让刘胤轩对老人的银行卡进行止付,并同步开展案件侦查。刘胤轩至今还记得师父当时果断地说:“一定要快!抢抓破案的黄金时间。”
  经过线索深挖,师徒二人成功将电诈嫌疑人抓获归案,并追回了老人被骗的20万元人民币。之后,老人的女儿来所表示感谢,并送来一块写有“破案神速,反诈先锋”的牌匾。正是由于师父的果断坚决、徒弟的高效执行,才能成功抓获嫌疑人并返还被骗资金,让群众感受到了就在身边的正义和温暖。
  现在,在师父李延振的关心和帮助下,刘胤轩已成长为甘家口派出所的中坚力量,他也时刻牢记,既要打大案,也要盯小案,因为只要是辖区群众的案子,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小”之分,那些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发自内心的称赞,就是刘胤轩要倾尽所有守卫的晴空。
  并肩战斗
  师徒携手筑牢公平正义底线
  所谓最酷的师徒传承,就是从师父把徒弟挡在身后,到徒弟和师父携手并肩,他们彼此激励打气、彼此帮助提升,在繁重的公安工作中不惧风雨、精益求精、以苦为乐,将平安守护写成我们爱看的“热血青春剧”!
  “90后”师父谢超和“00后”徒弟孙雪溦,是清河派出所案管组的“新锐搭档”。师父办案严谨如“绣花”,而徒弟则善用所学本领“啃下硬骨头”。师徒二人执着坚守,在琐碎的点滴中不断提升基层执法规范水平。在谢超翻旧的笔记本上,记满案件办理中的易错点。结对以来,他带着孙雪溦从案卷排序、笔录校对练起,笑称:“案管是给办案民警兜底的针线活”。
  左:徒弟孙雪溦
  右:师父谢超
  去年冬夜,孙雪溦发现一处材料不完善,谢超顶着寒风去调取了原始记录,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少一分,证就弱三分。”谢超的话始终烙印在徒弟心里。孙雪溦虽是新人,却能用所学的管理专业“盘活”日常工作,她运用自创的口决窍门将工作规范由繁入简,也为大家忙碌的工作增添了几分乐趣。
  如今,谢超的笔记本被孙雪溦做成了“电子版”,这对年轻师徒用“老经验+新技术”,在看似平凡的案管组办公室里,守牢公平正义的底线。
  在刑侦支队反诈四中队,师父许大伟坚持实战导向,带徒弟王博宇深度参与电诈案件全链条侦查,并创新运用科技手段破解新型犯罪难题。师徒结对两年间,每年参与侦破数十起高损电诈案件。许大伟在锤炼徒弟“懂科技、善创新”专业本领的同时,也让他传承了海淀刑侦的优秀作风。
  左:师父许大伟
  右:徒弟王博宇
  徒弟王博宇敢拼敢干、任劳任怨,积极向师父学习,也充分展现出青年民警的朝气和潜力,走上了“高速成长”的快车道。
  师父王沛、徒弟徐伟是万寿寺派出所一对配合默契的师徒。近期,万寿寺派出所辖区发生一起盗窃案,某公司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失窃,无法第一时间锁定嫌疑人身份。经师父王沛、徒弟徐伟侦查,发现使用过该电脑的一名员工非常可疑,师徒二人随即对其进行传唤,但该人对盗窃行为拒不承认,而且也未在其生活和工作场所起获被盗电脑,案件此刻陷入僵局。
  左:徒弟徐伟
  右:师父王沛
  在这种情况下,王沛指导徒弟耐心分析案件细节,手把手教徒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提取有用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师徒二人获得了案件突破口。最终,嫌疑人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盗窃行为,并主动交代了被盗窃电脑的藏匿地点,案件在24小时内告破。
  作为中关村西区派出所为数不多的打击办案女民警,姜兆菲璠自2024年12月与师父廉政结对以来,在师父的指导下快速适应岗位,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努力加强自身警务实战技能训练。
  左:徒弟姜兆菲璠
  右:师父廉政
  姜兆菲璠与师父共同奋战在基层打击办案一线,成长迅速。二人结对一年来,成功破获了多起刑事、治安案件。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小苗终于长出比师父更高的枝桠,同样化身曾呵护过他们的树荫,每一圈年轮都记载着忠诚与奉献的誓言,每一抹新绿都延续着创新与担当的基因,在这生生不息之中涵养着海淀公安最深厚的底气——一代又一代海淀公安人。
  以初心为壤,用使命灌溉,靠传承呵护,让青年民警的成长进步,始终与海淀公安事业发展一起,历经风雨而终见彩虹。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